中新网3月7日电 美国《侨报》3月6日刊发社论文章指出,今次两会满耳民声,政府工作报告满纸民生。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民生与公平将成为新的动力源引领新一轮中国改革,它将带来社会的高度认同感和稳定性,使中国再次爆发巨大的发展力量。
原文摘录如下:
北京时间3月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温家宝用135分钟时间、两万多字、120多个数字,用平实的语调和沉实的文字,向中国百姓报告政府工作,也向世界说明了中国。
下午和晚上,有世界各地无数关心中国的人要上中国的自习课,有无数中国的普罗大众在其中找寻切近议题,有无数观察家在年年相似的两会中读出迥异而斑斓的中国政治风景:
第一,家事成国事,政府关注民之所欲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GDP总额已经位列世界第四,但中国60%以上国民还是低收入者或中低收入者,他们前所未有地受益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伴生的困惑。
调查显示,“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已成为中国社会三大难题,它们有时像三座大山,压在头顶让为发展而骄傲的中国人快乐不起来。
政府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必须忧民之所忧。胡锦涛上任伊始就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今年春节,温家宝则再次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所以,民众家事成国事是一个亲民政府施政的题中应有之意。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官心顺应民心,把万家之事变成了一国之大事,把“小家”的难事,变成了大国领导人的心事。一直奉发展为圭臬的中国高层开始追赶民之所欲,问事、问情、问政、问计于百姓,直面回应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两会成为民意表达与凝聚的平台,监督政府与问责的平台。
第二,总理谈民生,政府报告就有掌声
请普通民众到中南海议政的温家宝,捧出的第四份政府工作报告满纸民生,老百姓可以在中间找到你我: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司法公正、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方方面面,“民生”喧哗,这个一边连着大国稳定、发展与崛起,连着和谐、奥运、十七大的政府工作报告,另一边连着中国最底层民众的生老病死、柴米油盐。
中国政府再次送出一个个“民生大礼”,让中国老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实惠,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每个角落,让中国发展的短板及时得到接补:
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可使一点五亿中小学生受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排中央财政支出201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加247亿元;各类高校奖学金、助学金的全覆盖,中央财政支出由上年的18亿元增至95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覆盖面,将使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达到101亿,较上年提高一倍多;中央财政安排“三农”资金今年再增520亿元,达到3917亿元……
外界已注意到,中国的两会政治客套正越来越少,但温家宝每谈民生,必有掌声,看来满纸民生的政府工作报告最有份量和感召力,最能入脑入心。
第三,民生与公平,和谐理念引领改革
眼下,中国已经完成GDP第二个翻番,正处在第三个翻番阶段,经济仍在高速增长,社会转型进入到关键时刻。十三亿人的大国,在先富到共富的路上,左边是“黄金机遇期”,右边是“矛盾凸显期”:
从愈演愈烈的官员腐败,到资本积累的不择手段;从官商勾结的“权力经济”,到垄断行业的“垄断福利”;从社会分配的悬殊,到部分百姓的生计维艰……在世界惊艳中国的快速增长同时,老百姓的公平感却不升反降。
汲取古今智慧,借鉴中外经验,集纳官民意见,胡温在繁杂的事端之中找到民生的为政切入点,致力构建公平与和谐的社会。这样做一可化解改革离心力,二可奠定社会稳定基石,三可找到发展的新动力:政府对民生的大量投入,将给经济注入新的血液,而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更可以消除民众对花钱的担忧,给中国经济带来急需的消费潮。
所以,今次两会满耳民声,政府工作报告满纸民生。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民生与公平将成为新的动力源引领新一轮中国改革,它将带来社会的高度认同感和稳定性,使中国再次爆发巨大的发展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