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杨庆兵)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德阳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小方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就民生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这位来自中国重装基地、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和剑南春酒故乡的全国人大代表谈起民生问题时,话语中颇含感情。
抓住民生问题,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记者民生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社会、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也是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谈论最多的话题。你是怎么看待民生问题的?
方小方:我认为,民生就是政治,在老百姓眼里,民生问题是具体的,吃饭、穿衣、入学、就医……孙中山曾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而这四要素的具体内容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当今时代,既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积累的矛盾的重要时期,民生问题是这个时期面临的一大问题。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我们的执政根基才更牢固。可以说,民生就是政治。实践证明,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民生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通过不断发展来解决
记者:温家宝总理指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你如何理解它的深刻含义?
方小方:民生就是发展。民生问题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通过不断发展来解决民生问题。
作为中国西部一个地级市,德阳近年来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在今年的党代会上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的目标,突出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基本立足点,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益,更加重视统筹,更加重视协调,更加重视环保,更加重视节能,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履行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着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德阳的关键,也是市委市政府重要职责
记者:解决民生问题需要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请问方书记,你们是如何把解决民生问题贯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的?
方小方: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德阳的关键,也是德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十大惠民行动,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十一五期间的大事,长期坚持,形成制度。
2006年,德阳市全面完成为老百姓承诺的10件实事。全市40个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全面启动,第四批30个扶贫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完成,培训农民工15万人次,解决500名农村特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2000多名低收入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解决8万多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丘陵地区红层找水打井1.3万口,解决4.5万人饮水困难。将近两万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保障城市低保对象近90万人。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35000口,建成连锁村社农家店518个。
大力资助全市贫困学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36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3.62万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1万余名贫困寄宿生实行生活补助,安置8266名农民工子女就学。继续实施栋梁工程,资助2021名贫困大学新生。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近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近1.3万人,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面,所辖六个县(市区)中,已有四个县(市、区)所有农业人口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大力改善城市环境,修建低租解危解困房3万余平方米,完成青衣江路至荷花池街、永兴街及二重北大门处的穿城堰改道和改造工作,全面完成黄河路大桥至珠江路大桥旌湖两岸景观改造。
今年,我市又提出了实施十项惠民行动,内容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农村交通、安全饮水、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广播等。惠民行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的具体化,德阳将通过十大惠民行动,进一步转变干部的作风和观念,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就德阳而言,十大惠民行动中最迫切要解决的应该是就业问题。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解决了新增十万人的就业,然而就业是个动态的指标,下一步还要继续抓好就业问题,解决就业是最彻底和最根本的惠民。
另外,充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至关重要,在今年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行动中,德阳将保证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差不低于81元;什邡、绵竹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不低于30元,旌阳、广汉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不低于25元,罗江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不低于20元,中江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不低于16元;农村五保月供养标准不低于100元。
德阳还将实施农民培训行动,完成农民技能培训二十万人次。实施城乡居民安居行动,修建4万平方米城镇低租解危解困房,其中市区修建1万平方米。全部解决农村1782户无房户的住房困难,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3.5万口。
[相关资料]
德阳1983年建市,辖6个县(市、区),面积5954平方公里,人口382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9.2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达70.7亿元,增长23.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1.7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比例为18.7:54:27.3,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0%。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三家特大型企业。县域经济较发达,有4个县(市、区)位居四川省十强县,一个列全国农业百强。境内有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德阳孔庙、三国遗踪、黄继光纪念馆等人文自然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