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预算草案解读:上学更容易 生病有保障
解读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根据3月5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今年中央财政总支出将达26871.08亿元。
把草案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支出内容串在一起,就是一份引人注目的中央财政“民生清单”: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解决“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2007年中央财政支出8项重点
据新华社电3月5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确定了2007年中央财政重点支出安排:
1 继续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调整和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与结构;
2 强化各项支农惠农财税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大力推进机制和政策创新,着力支持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4 多种措施和政策并举,积极支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 突出帮助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6 完善财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7 积极配合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等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亮点1: 读书不难
教育支出增幅超过40%
[预算清单]根据草案,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元,增长41.7%。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79.8亿元,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落实免除学杂费政策,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安排资金95.1亿元,用于扩大政策受益面,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
[代表点评]来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彭镇秋:这些政策和机制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已从义务教育这个基础环节和经济困难学生这个贫困群体入手,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财政保障政策体系框架。这将更加有效地解决“上学难、上学贵”这个突出问题。
■亮点2: 有钱看病
医疗卫生支出增幅超过80%
[预算清单]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
实施免费防治重大传染病政策,并实行以中央财政负担为主的新机制。在原来免费救治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患者的基础上,将救治效果好的麻风病等纳入免费救治范围。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切实减轻城乡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从2007年开始,逐步将城镇职工之外的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同时,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支持做好关闭破产和困难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有钱看病。
[代表点评]来自台湾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琪说:2007年的预算草案确保百姓健康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中央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加大投入,不仅可使更多患者直接受益,也将更好地控制疾病的传播,使全社会受益。
■亮点3:廉租房有保障
就业和社保支出持续增加
[预算清单]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大力支持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
支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落实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以及土地出让收益等各项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通过租金补贴、租金核减和实物配租等方式,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持扩大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支持做好农民工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企业收入分配政策,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规范垄断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代表点评]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傅勇林:这体现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希望政府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支出,把越来越多的资金用到民生上。
■亮点4:九亿农民得实惠
“三农”成为预算重中之重
[预算清单]根据预算草案,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严格执行增加投入政策,新增政府投资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支农补贴力度;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代表点评]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坚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贯彻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9亿农民将因此得到更多的实惠。
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6项主要目标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于5日提请代表审查。报告提出了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2.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
5.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
6.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