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7日电(记者丁铭)“突突”的游艇马达声,“啪啪”的照相机快门声,嘈杂的游人说话声,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遗鸥受到惊扰而难以专心繁殖,甚至弃卵而飞不知所踪。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十几个年头,一直在此繁殖的鄂尔多斯遗鸥却在近几年大幅度下降。
遗鸥是栖息于草原、沙漠、半荒漠湿地和湖泊的珍稀鸟类,对于其生活环境极为挑剔和苛求,被誉为蒙古高原上“最脆弱的鸟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列为濒危物种。
据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胜管理站站长任永奇介绍,这里的遗鸥是自然界遗鸥4大种群之一的鄂尔多斯种群。1987年以来,在鄂尔多斯市政府大力保护下,这里的遗鸥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数量最多时达到16000只,约占自然界遗鸥数量的60%。然而,这一情况近年来却发生了变化,遗鸥数量大幅度下降,已由最多时1万多只下降到几千只。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何芬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遗鸥数量下降主要是近年来持续干旱、繁殖栖息地湖水面积缩小造成的。
据统计,2001年因气候干旱,湖心岛遗鸥繁殖数量由3587巢跌至326巢。
但另有一些专家认为,保护区遗鸥数量锐减与保护区被开发成世珍园旅游景区有关。
记者在鄂尔多斯遗鸥的主要繁殖地泊江海子湖边看到,为了发展旅游,当地旅游部门在湖边建了许多观鸟台,并修筑了供游艇停靠的码头,有几十艘游艇停放在码头周围。此外,观鸟台周围还修建了一些其他旅游设施。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林业局副局长张振平对记者说,世珍园旅游区的核心游览区是鸟岛。每年的5月份遗鸥在这里筑巢、产卵孵化,直至10月份小遗鸥羽翼渐丰才离开这里。这期间也是世珍园最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有大量的游人前来观鸟。
据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胜管理站观察,近年来,在保护区内繁殖的遗鸥表现为颈伸直而前探,嘴略张开作张望状,与以往颈略缩而头自然下垂形成鲜明反差。与此同时,一种惊恐和焦躁不安的情绪在遗鸥群体间蔓延开来,坐巢的遗鸥时常无端地从巢中垂直起飞,转瞬又降落地上,疾走数步后停在巢边,注视着巢中卵但长时间不愿归巢。
何芬奇说,野生动物栖息地人类活动的增多,会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果将保护区都变成了旅游区,那么一些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甚至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