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芳一家三口。 |
灵活就业基地里的“阳光妈妈”们。 |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可在现代社会中,有一群特殊的女性——在残缺的家庭中,她们要身兼温柔母亲和坚强“父亲”的双重角色;她们是家庭的唯一支柱。
她们是坚强的单亲妈妈,在给予孩子最无私母爱的同时,现实生活的压力又让她们不堪重负。
本报深圳讯 (记者刘畅、王纳、鲍文娟摄影报道)在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深圳市启动了一项名为“阳光妈妈”的特殊计划。
今年的妇女节,深圳单亲妈妈的生活里将因为“阳光”多了几分亮色。
心理辅导:让“脆弱的心”找到欢乐
现状:《深圳市“阳光妈妈”服务项目启动方案》显示:据2006年调查,深圳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344元的特困单亲母亲家庭1940户,家庭人均收入在345~500元之间的困难单亲母亲家庭3320户,两项共计5260户、约1万多人。单亲母亲群体最大的问题是心理脆弱,最需要的是心理关爱。
帮助:深圳市罗湖区妇联率先尝试采取措施进行帮助,该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各街道妇联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咨询热线;在罗湖区10个街道建立咨询点,通过区妇联女子素质学校及各分校开设女性素质教育课程,对单亲妈妈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该区妇联还尝试帮贫困妇女找到情感归宿,为她们重组家庭创造条件。
案例: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社区的单亲妈妈张卓芳,14年来一直独自抚养一对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双胞胎儿子。一直以来,她感觉“压力比较大,不懂得怎么处理与丈夫、孩子的关系,上过心理辅导课后知道如何调解心情,同时认识了更多的单亲妈妈,开朗多了。”
就近就业:方便单亲妈妈照顾孩子
现状:《罗湖区单亲贫困母亲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涉及全区2600户单亲家庭,其中单亲母亲家庭占到90%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单亲贫困母亲达338家。
帮助:“阳光妈妈”行动项目将在福田、罗湖、南山三个区选择3个贫困妇女相对集中的社区启动“阳光妈妈”灵活就业基地试点,尝试通过承担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社区小学生校外托管等服务项目,就近解决贫困单亲妈妈们的就业问题。
在本月2日,深圳市福田区竹林社区“阳光妈妈”灵活就业基地揭牌。记者在就业基地“美丽天使”实业有限公司现场看到,四五十名女工正在贴手机音响盒配件。就业基地里工作方式非常灵活,“她们可以将活儿带回家”,是家庭作坊式的“计件”工作,多劳多得。
案例:在基地前台做接待工作的韩女士曾是一位单亲母亲,最近结婚了。她告诉记者:“我有两个小孩,都在外地上大学,最担心的是每年1万多元的学费。现在安排在社区就近工作,可以照顾家庭,同时也能赚点钱,非常开心。”
医疗救助:解单亲妈妈存健康隐患
现状:深圳市罗湖区妇联副主席谭会茹告诉记者:“一些单亲母亲宁可咬牙挺着,也不去医院,健康问题存在隐患。”而调查显示,该区绝大多数贫困单亲母亲患有一般性疾病或慢性病,11.24%的身体还有残疾或患有精神疾病。
帮助:罗湖区卫生局已组织全区单亲贫困母亲进行了免费妇科体检;贫困母亲如果在罗湖区区属医院住院就医,由本人向区妇联提出申请,区妇联与区卫生局协商后,区卫生局将负责通知所属医院适当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属于低保和重大疾病的单亲贫困母亲,门诊就医费用将执行《罗湖区救助暂行办法》规定进行医疗救助。
“阳光妈妈”计划中,深圳市妇联为全市1234名单亲特困母亲购买了安康保险,将配合卫生局为单亲特困母亲做免费妇科体检等。目前,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已达110万元,专项经费总额超过400万元,纳入该计划的贫困单亲妈妈们将可申请有关医疗救助。
子女教育:单亲特困家庭子女减免学费
现状:谭会茹说,调查显示,成为单亲家庭后,孩子的性格有很大变化,大多孩子的性格“内向”。
帮助:深圳市妇联主席胡利群表示,“阳光妈妈”计划中,单亲特困家庭子女将可获减免学费、学杂费、校服费等费用。同时,该计划还将举办家长培训班,教授家庭教育的新技能、分享成功家庭教育的经验;开展小组活动,相互切磋教子方法;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困难家庭儿童辅导功课;对有心理障碍、自闭倾向或者精神不够健康的子女,将协调心理学专家进行个案指导等。
前景瞻望:“阳光妈妈”计划或成民间组织
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人口结构倒挂,非深户籍人口超过500万。
记者注意到,此次深圳“阳光妈妈”计划主要针对深圳户籍贫困妇女,庞大的外来女性群体尚未纳入该计划中。对此,谭会茹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外来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数量非常难统计,同时工作、生活状况不稳定,对她们进行救助和管理难度较大。目前,深圳市罗湖区对非深圳户籍的单亲母亲只给予有针对性的一次性救助,主要是帮助她们缓解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困难。
深圳市妇联主席胡立群表示,“阳光妈妈”计划是一个长期资助项目,重在采取“造血式”扶贫的方法,关键是引导单亲贫困母亲转变自我“边缘化”的观念,增强摆脱贫困的自身能力。
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孵化后,“阳光妈妈”项目将成为自我管理、发展能力较强的社区民间组织,进而探索出一条科学的社区妇女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