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用洋货质量频闪"黄灯" 沪去年查出2.4万余批不合格进口商品
部分进口商品质量频闪“黄灯”。记者昨天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去年该部门在对包括轻工纺织产品、化妆品、机电产品等在内的入境货物的检查中,共查出2.4万余批不合格进口商品。
为了向广大市民普及各类进口商品消费知识,本周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将在黄浦、静安等多个区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并将首次发布的《进口商品消费指南》送到市民手中。
吃:部分进口食品标识不规范
去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曾对7家商场近400种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是否符合规范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违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有的食品包装上配料标注不完整,不能如实反映制作、加工该食品所使用的原料、添加剂等信息;有的生产日期标识不规范,仅按原产地要求标注产品生产日期或最佳尝味期,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正确判断保质期;而有的干脆不加贴中文标签,一身“洋装”看得人一头雾水。
据介绍,2006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共计267批。不合格原因包括:包装食品无生产日期标识;进口产品超过保质期;标签标注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相关要求;无法提供相关检疫证明等。
[提醒]进口食品包装上要有按标准印制的中文标签,标明产品的生产日期、配料等相关信息。如消费者对所选购的进口食品有疑问,可向销售单位或标示的进口经销商索取卫生证书进行核实。
穿:一些洋装卫生安全存隐患
最近,上海检验检疫局人员以消费者的身份在本市部分大商场购买了13件进口婴幼儿服装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其中半数以上的服装存在甲醛含量超标、标签上无规范的简体中文标识等问题。
去年,上海地区共抽查172批进口服装,其中38批货物的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2.1%。产品主要涵盖婴儿服装、儿童服装、男女内衣、T恤、衬衫等。
[提醒]当前进口服装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甲醛含量超标、PH值超标、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色牢度差等。此外,不少进口服装的标识标签不规范,使用说明和成分说明存在误导。
用:少数进口化妆品有猫腻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去年共检出进口化妆品不合格11批,占检验检疫批次总数的0.9%。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微生物超标;含有不应使用的添加剂等物质;所提供的出口国官方检疫合格证明与实际到货不符等。
[提醒]上海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介绍说,入境的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按规定应当加施检验检疫标志。标志式样为圆形直径10mm,正面文字为“中国检验检疫”及其英文缩写,背面加注九位数码流水号。未加施标志的进口化妆品,是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理应不准销售、使用。作者:邵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