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全民医保不是城乡一刀切
全国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一句“中国有可能建立全民医保制度,但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渠道”的讲话,被部分媒体以“中国目前无法实现全民医保” 为标题报道后,引起了各方关注。
北京连线
卫生部部长高强昨在政协联组讨论中澄清
“全民医保无法实现”是误读
昨天全国政协会议举行联组讨论。其中医卫界委员和卫生部部长高强的对话现场尤为热烈。
委员抨击高药价
共有十多位委员在联组讨论中发言,内容涉及社区卫生建设,发展传统中医,加大卫生防疫投入等话题。有位委员专门对药品改头换面卖高价的现象进行了抨击,建议改革药品流通体制。他举例,二甲双胍成本只有4块钱,但现在市场上出现了9个由此改出的新品种,最高的卖到了40多元。改个名字,不但成了“新产品”,还可以堂而皇之地获取超额利润,这种现象必须加以遏制。
“全民医保不可能”是误读
前两天,有媒体报道称,卫生部长高强在小组讨论后称,目前无法实现 全民医保,在网上引起了一片哗然。昨天高强部长对此进行了澄清,他表示,这是一种误读,他所说的“不可能”是指“城乡一体化不可能”,城市和农村的水平不一样。我国要建立“全民医保”制度,但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渠道,一步步来,最终目标是实现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国。而且方式上不能一刀切。
医改方案要广泛听民意
在联组讨论上,一些委员谈到了医疗体制的问题,高强部长表示,目前国务院正在研究包括医院体制机制等在内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制定初步方案,他也希望能多听听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而在初步方案出来之后,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可能会开听证会,甚至会在网上公开讨论。 特派记者 王烨 北京报道
做个胃镜要等五周
“英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
尽管完全免费的医保“英国模式”引来一片叫好,但昨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却提出,“英国模式”有众多的问题,不适合中国现状。
“英国的医疗是完全免费的,大家都觉得英国模式好。可是我到英国去考察,利物浦一个非常有名的医院院长对我说,你们中国的医疗模式我觉得不错,什么时候我要去考察一下。”陈鑫披露的这样一个“新闻”,让参加“医保”话题讨论的代表们一下子来了兴趣:为什么我们觉得先进的国家,还要向我们请教?
“我有两个例子印象很深,一个是一名英籍的华人,一直就有胃溃疡,想做胃镜。按照英国的模式,他先去看社区医生,医生答复说先申请检查,一周后给答复。谁知还未等到答复,这位华人已经出现吐血症状,医生还是要他去预约。等真正用上胃镜,五周都过去了。还有个例子就比较极端了:一个新西兰籍的华人到我这里来做心脏手术。我就问你们那里免费,干吗还要到我这里花冤枉钱?对方苦笑着说,要预约排队啊,得到的答复是要等半年!”
陈鑫承认,自己没去亲身考察过“英国模式”的时候,也觉得那种全免费的模式确实很不错。但是考察后他认识到,“英国模式”不仅缺乏效率,而且带来的严重财政负担谁也吃不消。
“如果一个病人要手术,医生告诉他要等,结果在等的时候这个人死了。这种情况在“英国模式”底下,医生是没责任的,在中国怕就要判刑了。”陈鑫觉得,英国的人人都可以免费看病,但必须排队等的医疗模式放到中国来,带来的危害还不仅是人多,排队的时间更长,还会带来更多的不公平。“因为那个时候就不是比排队了,是比关系了。本来五周能排到的,有关系的人也许五天就排到了,没关系的可能就要五个月,这跟今年春运票不涨价却更难买是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排队这么慢呢?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费用问题。政府的钱毕竟不是无限的,用在医疗上的会有预算。这个月的预算用完了,还没治上病的就要等下个月的预算。在财力不能全部满足治疗要求的情况下,就只能“用时间换钱”,形成了“排队”问题。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现在用在免费医疗上的费用已经让财政叫苦连天,而人口更多、底子还很薄弱的中国,全免费的模式更加不现实。“许多高医疗福利的国家现在都存在看病难问题,我们现在更看重的是看病贵,但是免费模式带来的‘难’的问题,也绝对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特派记者 李军 北京报道
南京采访
江苏:不谈“模式”谈“制度”
今年城市可实现医保全覆盖
“看病贵、看病难”被社会称作当今的“新三座大山”之首。而铲平这座大山,无疑要对现行的医疗保障体制大动一番手术。江苏省劳动保障厅有关专家表示,因为中国一直是典型的城乡两元结构,而且现在还出现一个庞大的介于“非工非农”之间的农民工群体,呈现“三元化”倾向,因此现在争论哪种模式并无实际意义,关键是理顺现有医疗保障体制,做好不同群体的医保政策衔接,让全体城乡居民都有医疗保障可享。概括地说,除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享受的公费医疗制度外,江苏还有三大医疗保障制度,尤其是在城市,到今年便可构筑起覆盖全民的医保网。
制度一:
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专家解释说,这是当前我省覆盖面最广的一项医疗保险制度,主要面向全省城镇企业单位职工,以及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职工。从1994年国务院确定镇江市试点,到1996年在苏州、无锡、南通、盐城四市扩大试点,到1999年全省全面展开,再到2006年全省参保人数达1272万人,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历经12年。
制度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这项制度是面向江苏广大农村居民的。去年省政府投入7.2亿元,各地加大扶持力度,全省人均筹资水平达到67.5元,苏北地区全部达到50元以上,去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封顶线统一提高到3万元以上,全省参保农民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由2005年的23%增加到28%,有1.1万参保农民得到万元以上报销。到去年底,全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也达到了4087万人,人口覆盖面达到90.5%。
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论在筹资标准还是在保障水平上,都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面对当前高昂的医疗费用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就显得更为脆弱,农民的医疗负担相对更高,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是我省接下来要努力改进的一个方面。
制度三:非职工医疗保险
这一制度即将在近期出台,保障对象主要是城镇低收入、无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居民,中小学生以及低保人群等。按照已经构建的初步方案,非职工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城镇居民的大病医疗和住院医疗费用。目前,苏州、镇江、淮安、盐城、泰州已经在前两年试点,无锡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预计,到今年底全省推开后,覆盖人群将达到1600万人。
除了以上三项医疗保障制度,我省还着手建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并将在今年开始研究制定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农民工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非工非农,非城非乡,因此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也要一分为二地进行。比如说,与城镇企业有稳定劳动关系的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到去年这部分人达到209万人;而亦工亦农,以农为主的农民工可以回乡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工为主的可以参加城市居民医疗保险。 本报记者 于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