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开开心心,走得清清爽爽”
上虞8位老人立了个集体遗嘱:
别管流言蜚语,后事一切从简
厚养薄葬才是和谐社会新风尚
通讯员 刘金平
记 者 郭 涛
本报讯 这两天,上虞市下管镇东里村庙峰有不少人,在议论一份特殊的遗嘱。
这是一个星期前,当地88岁的徐太荣老人和其他7位老人集体写下的,要求子女们在自己百年之后,操办后事一切从简。
遗嘱的主要意思就一个,破旧立新。
老人们提出了几个要求。
1、不搞送葬等繁杂礼仪和其它排场,不必花的钱坚决不花,不理会流言蜚语,大胆走自己的路;
2、不办酒席,不搞迷信,穿孝只佩戴一小块黑纱,以示哀悼;
3、不收受各种礼物,事先早出告示,以预告各亲友;火化后骨灰撒于山野、溪河,或实行“树葬”,或按规定葬于公墓。
4、一切都要破旧立新,把理应节省的钱财用于公益事业,或发展再生产,或提前改善长者的生活质量,使长者安度晚年……
其实老人们都很想得开的
前阵子,天气一直不错,88岁的徐太荣老人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要回老家庙峰一趟。村头宣传窗里的资料是不是该换换了?村里那几个老朋友,是不是该去看看了?
说起这个宣传窗,还是十几年前徐老用孩子们的祝寿钱做的。当年,他与村里26位老人联名写的一封树立文明办丧事的倡议书,就是贴在这里的。贴出来的当天,不少村民都驻足观看,表情复杂。
徐老教了一辈子书,退休后在百官镇跟儿子媳妇住在一起。虽然住过来好些年了,他还是常常坐40分钟的中巴车,往返于百官和庙峰之间。这份生前遗嘱,就是在这一趟趟的奔波中,在徐老脑中渐渐成型的。
“农村的情况,真是一言难尽。”老人说,在农村呆得久了,世事人情也看得不少,很是感慨。有的家庭时时因为赡养问题发生纠纷,甚至还要打官司。而过世之后,子女却为了撑面子,表示有“孝心”,使劲往丧事上砸钱。
上虞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确实在部分地区存在。办一次丧事,花圈、灵堂就不说了,还要吹吹打打做道场,烧纸扎的房屋、家具甚至汽车,家中数口人每人都要添置白布或麻的全套孝衣,丧事结束后全部烧掉,实在让人心疼。更别说有些人家还互相攀比,看哪家的坟墓造得高,款式新,用的石料好。
“当然,也有真想为父母尽孝心的子女,但这么大张旗鼓折腾一下,钱包也遭殃。其实我们一帮老的都很想得开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活着开开心心,走得清清爽爽,最好了。”徐老说。
打印的遗嘱上按上了红手印
所以,跟村里一帮老人坐着聊天时,徐老把这个想法讲了。一听“立遗嘱”,有老人连连摇头:那多不吉利!但更多的人支持他,这个好这个好,老徐你写文章有两下子,你来写,我们都照着你的来!
回去后,徐老立刻开始构思。他查了很多资料,也想得很远,想到了报纸上常说的“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想到了现在经常听到的“新农村建设”,还想到了“和谐社会”,想到了“厚养薄葬”,把它们都写进了这个遗嘱里面。
写完了,还细细润色一遍,再找到志同道合的7个老伙计,一条条念给他们听。念一段,大家讨论一段,说,嗯,这个可以的,那个还要改……
最后形成的定稿,徐老拿出去打印了一份,包括他在内的8位老人都郑重地签上了大名,不认字的还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它正在改变些什么
其实,徐老做这件事情,也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
有人说,这个人怎么这么会搞事!徐老不是没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就连他的子女也说,爸爸你就别管这些闲事了,人家说得不好听啊。
“你不说,可能人家不知道;说了,大家知道这个东西不合理了,就会慢慢地改变。”徐老有点无奈地笑着。
十多年前,他曾经联合26位老人写关于丧事新办的倡议书。多年来,这些老人也一直在影响身边的人。到现在,庙峰已经有四五户人家,老人过世后都没有搞做道场、烧纸房子那一套,就亲戚朋友们来简单送别了一番。
这次,徐老仍然很有信心。他拿着这份集体遗嘱,跑到了上虞市老龄委、民政局,这些单位都很重视。
上虞市老龄委工作人员说,他们还在系统刊物里登了稿子,赞扬老人们这种行动,倡导厚养薄葬、丧事从简的新风。在村子里,还有老人偷偷找到徐老,打听这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