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供不应求制约了超级稻的发展,委员建议——
立项扶持超级稻良种工程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岳冠文 王洁)超级杂交稻良种供不应求影响超级杂交稻推广。为此,在“两会”期间,在湘全国政协委员石玉珍提交《关于支持湖南超级杂交稻良种工程建设的建议》的提案,请求国家批准立项并给予投资扶持。
发展超级杂交稻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按照国家农业部制定的超级杂交稻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国新培育超级稻主导品种20个,推广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约1.2亿亩)。但是,由于超级杂交稻良种供不应求已经制约了超级稻的发展。
石玉珍认为,我省不仅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第一,而且拥有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水稻科技专家,在超级杂交水稻研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有五个超级杂交水稻组合被农业部确认,居全国领先地位。为进一步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超级杂交稻良种产业,我省依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和隆平高科等种业龙头企业,着力实施湖南超级杂交稻良种工程,作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发挥“三基地一枢纽”作用的一大创新,作为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大亮点。为此,我省组织编制了湖南超级杂交稻良种工程可研报告,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体系的建设:超级杂交稻研发体系、超级杂交稻种子生产体系、超级杂交稻推广服务体系。全部工程建成后,年产超级杂交稻良种18000万公斤,可满足全国主要产粮省的超级杂交稻12000万亩的种子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