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周济正面回应“挨骂”
“骂教育部可以,但不能骂老师”
本报讯 (记者陈喆)昨天,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客新华网时,积极回应“教育部挨骂”,说“骂教育部可以,但不能骂老师”。
正面回应教育部挨骂
就如何看待网友“尽管政府对教育有巨额的投入,也做了那么多工作,可是百姓还是意见颇多”的问题,周济说,网友的问题我非常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教育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因为教育太重要了,它关系到2亿5千万学生,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社会、国家的未来。
“我们在工作中确实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有很多意见我完全能够理解。大家的批评,对我们的工作也是动力,老百姓不高兴骂骂也可以。骂教育部可以,但不能骂老师,骂老师对孩子不好。老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教师行业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有没有问题?有问题。但我认为,我们的老师在社会上是一支最敬业、最具有奉献精神的队伍。”
打工子弟可享“两免一补”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实现中小学学杂费全免,而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求学标准,则实行“两个为主”的原则,即:流入地政府为主,由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如果进城的孩子经济比较困难,又符合城市困难家庭孩子的标准,也能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课本费,补助住宿学生生活费)。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如果没有任何限制,城市一下子也接纳不了。所以现在有一定的规定,要符合条件,比如证件齐全。随着我们城镇化的进程,进城农民工逐渐安居下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周济说。
就业难并非扩招所致
周济说,当今世界人才是第一资源,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在大发展。认为“中国大学生太多了”的观点是不对的。不能简单地把“就业难”和扩招划等号,而应对扩招的成就给予肯定。
“1998年我国全日制大学生的招生数是108万,2006年全日制大学招生达到540万,是当年的5倍。我们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发生了一个质变。”周济说,我国已是人力资源大国的水平,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根本途径就是加快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名校掠夺资源”是误解
有网友提出,北大、清华等“名校”占用了国家大量的财力等资源,对此,周济认为这是种误解。他说,过去10年我国在使高校学生人数得到基本保证的同时,还集中力量,用有限的财力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取得了重大的成绩。“真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必须有一批高水平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