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出席两会的张凤仙在整理议案。
本报记者 刘成友摄
人物小传
张凤仙,女,1955年出生,1974年走上工作岗位,1979年到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2005年调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现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52岁的张凤仙,身材小巧,走在大街上,普通得像个邻家大姐。但在她身上,却饱含着人间大爱。
临终老人说:遇到你,我一生有幸
在军营里长大的张凤仙,19岁走上护理岗位后,一干就是几十年。
她把病人当成亲人,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三多”、“四心”、“五勤”、“一随访”的护理服务经验。“三多”即给病人多一点微笑、多一声问候、多一些帮助;“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五勤”即手勤、腿勤、眼勤、口勤、耳勤;“一随访”即把护理工作延伸到院外,深入社区,到病人家中走访。
干部病房住着一位患严重肺心病的吴老大爷,一个中午,张凤仙来为他测体温,只见他正在用力排便,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张凤仙意识到这是一个致命的危险,忙伸手给予帮助,又迅速取来强心药为他注射,并安慰他说:“大爷,用上药,您就会好些了。”老人临终前艰难地对张凤仙说:“遇到你这样的好护士,我一生有幸啊。”
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夜,患者段雪莲神志不清,面色发紫,张凤仙凭经验知道这是因痰窒息,如不及时抢救,病人会马上死亡。她用嘴一口一口为老太太吸出痰液,做人工呼吸,老人终于转危为安。患者的儿子当即跪下给张凤仙磕头,以这种最朴实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
10岁女孩第一次感受母爱
一天,张凤仙下班来到医院食堂时,遇见患儿吴小红和她的父亲。吴小红不吃不喝,父亲急得直抹眼泪。此时,张凤仙心头有些矛盾,丈夫出差在外,家中婆婆卧床,儿子还饿着肚子呢!可她更想到自己是一个护士,病人的需要就是她的职责。她把患儿搂在怀里,送回病房。
吴小红从小失去母亲,张凤仙给她喂药喂饭,小红的身体渐渐恢复。张凤仙还特意从家中拿来准备给儿子过年的新棉鞋让小红穿上,10岁的孩子第一次得到母亲般的关爱,高兴地拍着小手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眼里泪花闪闪。小红的爸爸牵挂家中老母亲,便把孩子托付给了张凤仙。张凤仙下班时把孩子带回家,像亲生女儿一样照料。出院时,小红哭着依偎在她身边直喊“妈妈”。
春节特护:七天七夜没回家
张凤仙对病人的好,说也说不完。
她曾经用三轮车把患病缺钱的母女俩接到家中,照看一宿;她曾经在一年春节时为照料几位特护病人七天七夜没回家,终因极度劳累一头栽倒;她节假日放弃休息,经常为老干部、老红军、军烈属等义务巡诊,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送药上门……有一次,因为抢救一位老干部,张凤仙忘了那天是老父亲的生日,当回家看到两次因高血压心脏病住院的父亲也躺在床上时,她流着泪说:“爸爸,女儿对不起你”父亲却风趣地安慰她:“没事,你是军人后代。别忘了,凤仙,你的名字就叫奉献。”
张凤仙深入到社区、厂企、机关、农村,探索出岗位加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创建了社区服务中心和体检中心,为职工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万多份,开通了服务热线,创办了义务血压测量站,覆盖100多条街道和几十家单位。
眼下正在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张凤仙,带来了数十份建议和议案,其中既有关于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议案,也有呼吁尽快出台护士条例的建议。
劳动者感言
每当看到病人带着笑容走出医院,我就感到自己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