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37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教授联名致信本报,反映南京清凉山公园正在对崇正书院进行大规模改造,将对外出租,以此“恢复书院功能”。
崇正书院正在隔包间
来信说:“(清凉山公园)一年来的‘显著成绩’有:古迹扫叶楼已成几家公司的办公室;崇正书院也已全面施工下水道、化粪池,据称改造成卧室宾馆;两座私家展馆也已扩建,均沿山坡挖化粪池和排污管,再次破坏树林、竹林和草坪;大佛殿已出租给一家传媒公司……”来信指出:“清凉山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山林公园,蕴藏着明清文化古迹,是镶嵌在秦淮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文化财富,每一个南京市民都有责任关心它、爱护它。
”
接信后,记者两次前往清凉山公园暗访,拍下近百张照片,并设法进入崇正书院工地现场,发现书院施工已有3月,目前地下管线工程已结束,进入内部装修。去年12月12日,清凉山公园管理处在崇正书院大门贴“告示”称:“为恢复崇正书院的书院功能,我处于近期组织人员对书院内部进行封闭装修”。今年3月4日,记者试图闯入工地打探,遭管理人员拒绝。7日,记者与水科院退休老人一起来到现场,悄悄拍下已隔成包间房的照片。
崇正书院“内部装修”工程实行封闭式施工,仅有东侧一个边门可供材料进出,在门口可看到一根刻有“萧荣阶先生”的方形石柱倾倒在地,石柱的另一面刻有“醴陵湘潭人事迹”等字样。据查,萧荣阶曾官至提督,与左宗棠私交颇深,相互之间有诗文往来。二进大殿里放着一捆捆现代釉面地砖,已隔好的房间正安装铝合金移门。值勤保安倪伟民说,这里是书院,装修后仍与书画有关,边说边催记者赶快出去。水科院王高工说,该公园的职工私下告诉他崇正书院已隔了6间办公用房。由于记者未能进入一进大殿无法得到证实,但从施工范围看,一进、二进大殿改出租房属实。
清凉山建筑大半租出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扫叶楼也已部分出租。进入清凉山公园南大门,向左拾级而上,只能游览龚贤故居,故居已与后面的扫叶楼完全隔断。侧门内的彩色碎大理石过道与古迹很不相配,里面是一家摄影工作室,扫叶楼及附属建筑是几家公司的办公室,每扇门都贴有“办公重地,游客莫入”告示。就连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也从扫叶楼搬到李剑晨艺术馆。
与大门正对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山南路南下工程时迁入的一座佛殿,殿内原先供奉一尊大佛,现在大佛不见了,大殿租给一家传媒公司。该公司一名男子说,这里是办公场所,作势送客。清凉寺是清凉山的重要古迹遗存,现在分别出租给别人搞陶艺、卖茶叶。
由于园内近半建筑出租,机动车辆进出不断,仅在大佛殿前就停了2辆轿车和6辆助力车或摩托车。
外遭蚕食 内遇创收
37名工程师、教授中年龄最大的已近90岁,这位老专家从到南京起就住在清凉山旁,亲眼目睹了清凉山的变化。信中说,扫叶楼在解放初期时有楼阁、茶座,可俯瞰楼下一片葱绿,为建6路公交站“挖”掉一块;后来拓宽广州路又“缩”了一截;再后来为建加油站,又被“啃”了一块。清凉寺曾是古时南京一景,如今不见寺庙踪迹,看到的是商业化店堂。高级工程师王溥文接受采访时说,崇正书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以复建,著名建筑家杨廷宝还题写了“清凉胜境”匾额,还原了书院的本来面目。虽然后来改作中华奇石馆,也还保留文化的特色,如今要改为办公房出租就连通往崇正书院的坡道上的5座动物形状太湖石,其中一座“石狮”剩座不见“狮”,据说被拉到店铺里标价出售。
专家们呼吁,清凉山虽然由企业经营,但它是南京人民共有文化遗产,作为企业是无权改变它的本质的,因此希望政府关心清凉山,关心崇正书院,关心扫叶楼!李定强打印字体显示:大 中小地址:南京市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 邮编:210005 热线电话:(025)96096 传真:(025)86854772江苏扬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制作运营 备案号:苏ICP备05012208经营许可证:苏ICP证-030123扬子晚报,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