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李柯勇)全国政协委员、河北邢台市委书记董经纬到农村去,老百姓告诉他,村里人进城打工,一般不到5年就回来了,还是融不进城市生活。
据他掌握的情况,农民工平均每2至4年就更新一次,稳定务工5年以上的仅占总量的10%。
“这不是个好现象。”董经纬委员说,“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就是减少农民数量,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这些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的农民,既没有实现转移,又没有把资金和技术带回农村。”
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已达43%。但董经纬委员指出,1.2亿农民工虽已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在户籍上仍是农民,不能享受政府为城镇居民所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收入偏低,居住环境差,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市民。
“受政府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制约,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渠道还不畅通。”董经纬委员说,“农民进城就业没有明确的领导机构,缺乏计划指导,加上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公安、卫生、计划生育、劳动等部门又都各管一段,使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处于‘谁家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状态。”
他建议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统计制度,把农民转移就业、农民进城就业像城镇就业率一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就业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就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战略,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职能作用。
随着产业结构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务工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就业、择业及生活。董经纬委员说,劳务输出门槛不断提高,大力开展对农民工的培训已成为农民工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指导和培训。
董经纬委员的另一个建议是,探索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措施。鉴于农民工群体庞大复杂,就业状况千差万别,流动性又大,应探索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可能多地覆盖到农民工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