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今年,国家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农民看病能报销
“要不是农民住院也能报销,我现在可能已经瘫痪了。”江西南昌县塔城乡塔城村老人万火金感慨地说。
“小病拖,大病挨,躺倒才往医院抬”,在广大农村,农民有病拖着不看,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2002年10月,针对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偏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的客观事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新农合”试点工作启动。3年多来,“新农合”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参合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得到改善。农民就诊率、住院率明显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就医负担有所减轻。
近年来,各试点地区适时调整补偿方案,积极探索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多数地方在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下,兼顾门诊小病,并有效控制费用,使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新农合”认同感逐步增强,参合率不断上升。
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将扩大到80%以上的县(市、区),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
城市居民有了“家庭医生”
上海市长宁区的糖尿病患者于大妈现在不愿去大医院了。她说:“在社区看病,治疗有连续性,药价还便宜。社区医生除了给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通知量血压、测血糖监测病情和用药情况,还指导我的饮食和运动。”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预防保健与基本医疗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与大医院的功能不同,社区卫生履行的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承担着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职能。其服务模式是送医上门,深入家庭,针对问题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健康管理与指导,担当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如今,上海居民只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保健合同》,就能拥有24小时提供服务的医生,就能获得诊查费用的优惠,还可以获得向二、三级医院转诊的快速通道。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开设家庭病床、入户巡诊、慢性病随访管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形式,使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及康复期病人下沉到社区,疑难重症患者转诊至大医院、专科医院。
突出公益性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北京市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从今年起,居民到社区看病可以吃上“平价药”,312种社区常用药品全部由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社区医生吃上“皇粮”,工资由政府财政予以保障,改变“以药养医”。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已基本建成。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97.4%的地级以上城市和92.8%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967个。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队伍,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欢迎,被社区居民称为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卫生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