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钟楠 特约记者 杜青 通讯员 伟东实习生孙鼎)聋哑少年为何频频失踪?昨日,孝感市孝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特教专家艾翠珍,就此进行了深入剖析。艾翠珍从事聋哑特殊教育已有10余年。
求职“歧视”导致自悲心理
聋哑青少年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在社会上求职时遇到诸多社会歧视,容易使他们自悲心理严重,与正常青少年的生理差距,又容易使他们失落,甚至走向报复社会的极端。缺少挫折教育聋哑青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所学知识面窄、信息量小,使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正常孩子要弱;此外,他们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的大多是一些基本的“求生知识”、“温馨教育”,学校不敢对他们实施“挫折教育”,他们走向社会后,根本就经受不起挫折。
少数家长有“甩包袱”心理
目前,少数家长将聋哑孩子送往特殊教育学校是怀着一种“甩包袱”的心理,致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许多家长与孩子相处几年还不懂孩子的“手语”是个什么意思,也就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使本来社会交往面就很窄的聋哑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家庭交流,愈发孤僻。
为减轻家庭负担出走
不少家庭因孩子聋哑而贫困,这使心理压力大的聋哑孩子,为减轻家庭负担而出走。他们本来是相约外出打工,但往往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很快就落入不法分子的魔爪。
骗子虚假招工
近年来虚假招工广告四处都是,社会交流面较窄的聋哑人最易上当,这也是骗子诱骗、控制聋哑人,聋哑人失踪后难找到的原因之一。
被拐骗易被“洗脑”
失踪聋哑人被拐骗后,不法分子惯用的手法是“洗脑”,在被大量灌输“黑色”价值观和社会观后,这些青少年的心灵和社会认知等方面会产生扭曲,给这些不幸少年带来终身伤害。艾副校长最后指出,只有家庭、社会、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聋哑孩子建立一个互动的教育、关怀、成长、就业机制,公安机关同时加大力度打击拐骗聋哑人的不法行为,聋哑青少年频频失踪的现象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