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把政策“瞄”得再准一些
文/潘燕
决策者进行政策设计,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狙击手在瞄靶,政策瞄得准不准,取决于其对所要调整的领域有多深的体察。
上述感慨来自“两会”期间热议的一些民生话题,比如房价调控,比如师范教育免费。
去年以来“疾言厉色”的房价调控,之所以在一些特大城市“越调越高”,便与政策瞄准度不够有关。以“不满5年入市的二手房要缴纳5%营业税”政策为例。众所周知,这一旨在抑制二手房供给热情的政策,在很多地方被变形为“卖者一口价,买者负担所有税费”的现实,意在降价的调控反而间接推高了房价。
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究其原因,当然离不开政策播种的土壤。
事实上,只有在市场供求平衡的背景下,这一政策才能实现其预期目标,而在供不应求的北京市场,买房者在物以稀为贵的卖者面前鲜有议价空间:要不你接受我转嫁的营业税,要不你离场,把机会留给后面的买家。
也就是说,供求格局这一调控赖以实现的土壤,在这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这样的忽略,足以使一个调控走向它的反面。之所以说有意无意,是因为买者多交出的那5%税收,并没有到中介或卖房者手中,而是进了政府的盘子。
这还只是房价调控中的一个小例子,而类似的举措若“济济一堂”,原本就问题多多的房地产市场自然会成为民生焦点。
再来看目前热议的“师范教育免费”问题。
政府能以战略眼光对关乎民族未来的师范教育加大投入值得赞赏,但与此同时,此次免费范围仅限于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院校,又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包括北师大、华东师大在内的6所部属师范院校,可说是全国近百所师范院校中的“贵族”,其在读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乃至勤工俭学的机会,都远远多于地方所属师范院校;而这6校的毕业生回到中小城市教书的比例却不大,到边远地区任教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
我国的教育现状则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尤以中西部落后地区为甚。据统计,我国西部超过30%的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湖北监利县2004年中小学教师的缺编率高达34.3%。另一方面,广大地方所属师范院校的学生,由于受限于学校实力及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往往难以获得必要的救助和勤工俭学机会。而他们,才是平衡我国教育资源失衡的中坚力量。
因而,如何把政策瞄得更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方为我国进入新阶段后各方的重点着力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