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点:
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
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 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
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主题演绎
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迁入了城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实施《21世纪议程》而提出的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和谐。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上海世博会五大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从发端之日起,城市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多元文化同时意味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cultural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城市经济的繁荣
最早的城市是从集市发展而来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的集聚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基于其研究实力,但更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创业能力固然和城市的财富有关,但其实更多地植根于鼓励创业的文化传统,而城市是否具备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备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又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经济前途。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毋庸讳言,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减少生产中的资源利用(reduce)、产品反复多次使用(reuse)、以及废弃物再利用(recycle)的3R原则,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总之,未来城市的经济将更充满活力,而这种活力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市民的创新和创造力,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舞台。城墙之内,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交融,创新思想由于人们的密集沟通和互动而得以迸发。与此同时,城市的研发和生产设施又使得创新的火花快速转化为技术,进而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和服务。
20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令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可能。同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在城市得到集中体现。科技大大改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物质生活命也在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未来城市中,科技将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集约利用能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创造可持续的人居模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城市社区的重塑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生活空间形式。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健康和谐的城市。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
城市社区的建设和重塑一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直接的任务。如何才能让贫困社区从城市的社会地图上消失,曾经是城市发展史上最鲜明最持久的困惑。当今时代,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空前增长令这项任务更为繁重。联合国人居组织在其《千年宣言》中提出了建设“无贫民窟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使世界城市中的一亿贫民区内居民的生活获得重大改善。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21世纪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必须创造“均衡社区”,而“均衡社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居民构成、合理的房屋所有权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所环境,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以及深厚的社会凝聚力。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农村居民通过向城市销售产品谋生,而城市的繁荣也依靠了农村腹地的资源和需求。
城市的扩张给不可再生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规划的新思想、建筑和能源科技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给城市管理提出了艰难的课题。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将赋予城市化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小城市和集镇的建设,也能有效减轻大城市所承受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农业地区丧失了竞争优势,良好的城乡互动能够帮助农民成功地转换经营、重谋生计,或者重塑农业生产结构,恢复农业的竞争力。如何协调在城乡间的人员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与城乡能否和谐同步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发展中国家城乡间的差异促使有关国际组织呼吁充分利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作用和相互联系,在设法消除城市贫困的同时,努力消除农村贫困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围绕世博会主题开展的工作
审核机制
组织者将与国际展览局密切合作,出台一份有关设计方案是否遵循主题的评判标准,该标准将被用来审核参展方提交的主题陈述和展示项目。
递交《主题陈述》
作为其展示空间申请的一部分,参展者须向组织者提交一份《主题陈述》,明确其展示的主题和整体内容。《主题陈述》应包括其具体展示中对主题和副主题进行阐释的参考资料。
相关展示空间的分配只有在组织者同意参展者的《主题陈述》后才能确定。
组织者通过世博会政府总代表收到参展者的《主题陈述》后,应当将其副本转交国展局。
递交《展览项目》
作为《申请初步批准》的组成部分,参展者须提交一份题为《展览项目》的文件,对其展示进行详细描述。在《主题陈述》所述的要点基础上,《展览项目》文件规定了详细的展示计划。组织者将核实其展示内容是否符合所批准的《主题陈述》,以及《展览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主题方面的要求。
如果《展览项目》文件未被组织者批准,组织者应向参展者详细说明理由并积极提出修改建议。组织者应在合理的时间内告知《展览项目》文件不被通过的决定,以保证参展者有足够的时间重新考虑其《展览项目》文件。组织者也将继续为参展者提供详细的咨询服务。
发布展示内容
参展者需修改展示内容,使之与组织者的要求相吻合。一旦发生展示内容没有充分遵循主题演绎的要求,组织者和参展方将尽一切努力消除分歧以便达成一致。
参展者须在世博会开幕日期至少120天前将其展示的最终信息介绍告知组织者。该信息将用于官方展示目录当中。
场址和展馆规划
上海世博会场地选址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域(收取门票)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
上海世博会场地选址
理由
主题
在会场所在地,存在大量老工业设施和破旧居住区,几十年来一直迫切等待着改造。世博会不仅可以使这一地区的面貌得到全面的改造,还将使它成为新都市生活的试验场,体现和验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交通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城市中心区,具有便捷的交通可达性,游客可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达到会场,还可以利用城市中心的各类服务设施。
产业结构调整
会场所在地现有的老工业设施,例如造船厂和钢铁厂,都将搬迁到城市的郊区。上海世博会闭幕之后,这个地区将主要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完全符合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后续利用
上海世博会场址的后续利用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将得到政府和财政的有力支持。
世博会场地规划理念
上海世博会提出以“和谐”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世博会场地规划尝试并积极塑造这种“和谐城市”的范例。
人与自然的和谐:场地规划以跨越黄浦江两岸的滨江绿洲作为世博会场地的空间纽带和形态核心,并通过穿梭于建筑物之间的带状和楔状绿带,展现上海世博会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和谐。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世博会场地内的历史建筑和其他工业建筑遗产都将受到有效保护,并在世博会期间和世博会以后得到积极利用,此举无异于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尊重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创建宜居的未来,是必不可少的。
人与人的和谐:为了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上海世博会将创建有形的和虚拟的平台,通过各种庆典活动,采用最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促进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展馆类型
第一类:由参展方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展馆
向官方参展者提供的建设场地是免费的空地。建设场地的基本单元按500平方米划定,官方参展者可申请2到12个单元,即1000平方米到6000平方米。
参展者必须在世博会开幕30个月之前提交申请建设场地的正式文件。参展者必须于2011年5月1日之前恢复场地原貌并归还给组织者。
注:
1、建筑覆盖率(即展馆占地建筑面积与建设场地的比率)应在60%到80%之间;
2、展馆高度不得超过20米;
3、参展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建造夹层或多层展馆;
4、所有展馆均为临时性建筑,但组织者鼓励官方参展者设计和建造可以在原址或易地重复利用的建筑。
第二类:由组织者建造并租赁给参展方的独立展馆
此类展馆将有三种类型供参展方租赁时选择:1个单元(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个单元(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和4个单元(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组织者将免费提供相当于展馆建筑面积8%的室外场地面积室外公共面积。参展方需在世博会开幕前的30个月前(即2007年11月1日前)提交申请租赁展馆的正式文件。参展方须于2010年12月31日前撤展,并将场馆归还组织者。
租金:租赁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和1000平方米,租金将按4100元人民币/平方米计算;租赁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展馆时,租金按3900元人民币/平方米计算。
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对此类场馆租金将享受15%折扣优惠。
第三类:由组织者建造并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展馆内的展示空间
原则上,组织者仅向发展中国家免费提供1个展示单元,即324平方米的室内展示空间,在特别情况下,每个发展中国家最多可以免费使用2个展示单元,即648平方米的室内展示空间。如果参展方需要使用第2个展示单元,需向主办方提出特别申请。组织者将根据申请者的实际需求,最终决定是否接受参展方的申请。组织者依照场地情况可向参展者提供有限的室外展示空间。
组织者将于2009年11月1日前或提前30个月将联合展馆中的展示空间提供给参展方。参展方须在2010年11月30日前撤展并将展馆归还组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