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年:中国卫生公平性全世界倒数第四
2007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巴德年委员在代表9位委员的联合发言透露:目前,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
现在的问题是中央财政主要投向何方?是像过去那样,主要投向城市,投向医疗机构,投向大医院,还是面向百姓,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地得到国家的关爱,分享改革开放和国家富强的成果。我们主张中央财政主要投向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转。[详细] 相关提案
新农合医疗要警惕穷人帮富人现象
政协委员会上流泪呼唤医德回归
政协委员:农村卫生面临人才短缺
3月5日,卫生部长高强明确表示,医改新方案一定会在今年出台。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航船将在今年大局 初定…… [详 细]
3月7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参加医卫界联组讨论时强调,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大是我国现实国情,所以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短时间内很难建立……[详细]
聚焦新一轮医疗改革方案
国家负担一半医疗费用
医改再起步,公众参与程度是其能否真正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医改或推进或修正,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公众有权知情,有权参与;医改或成功或失败,公众或成为医改成果的享受者,或成为医改风险的承受者,切身体会,攸关生计,更有权知情,有权发言。[详细]医改目标为覆盖90%人群
我国医疗改革在政策选择上有五个原则:一是先急后缓;二是先农村后城市;三是先基本医疗后专科;四是少花钱多办事;五是打防治重大疾病攻坚战。
[详细]“一二三四五”策略
卫生部官员透露了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二三四五”策略:医改一个目标、两层服务体系、三重保障制度、四项实施策略、五个关键问题则包括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支付制度、基本药品、管制、发挥中医药作用等五项策略。[详细]新模式为英德美混合物
新方案提出,基层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都由政府来承担,以此为基础,构建三层医疗体系。保障基本医疗是医改新方案的核心;不在上述清单内的“大病”的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商业医疗保险,满足高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详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负担再轻些
[关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得更快一些。
目前,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也不断提高,合作医疗的制度运行比较平稳,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详细]社区医院:承担起更多的医疗服务
[关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 市卫生服务体系。
据息,中国已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千四百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万二千个,全国已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地级以上城市、百分之八十八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详细]医疗保险:扩大覆盖面
[关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 要的资助。
目前分别由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的两项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方案中,保险范围也从“城镇职工”扩大到了“城镇居民”。据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拟定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意见已报请国务院审批。[详细]医疗投入:与GDP增长相适应
[关键话题]2007年预算报告提出,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
医改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有关官员已明确表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公共服务产品,都只能由政府来承担。但同时,解决投入不公问题也异常急迫。如何保证医疗投入的合理分配也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详细]
回顾医改之路:市场化是罪魁祸首?
源起:一份报告引起大风波
2005
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是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课题研究的结论……[详细]
2005
年:近半患者不到医院就医
中国2005年十大卫生新闻中,“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是民生话题的焦点,也几乎成为每年两会期间必不可少的热点话题。
[详细]
2005
年底,我国80%的农村居民、50%的城镇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全国40%的城镇居民、72%的农村居民看病需要自掏腰包,而个人医疗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还在不断加大……[详细]
看病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老百姓有病不敢上医。2004年12月,卫生部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患病人数增加,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详细]
而医生眼中的10年医改,有人概括成7个不满意:即政府不满意,医院、医生不满意,病人不满意,城里人不满意,乡下人不满意,有钱人不满意,穷人也不满意。可以说是所有人都不满意……[详细]新一轮医改之路:穷人的经济学?
医疗改革改来改去,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使“患者有其医”,就是让平民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分享 革发展的成果,这是方向。
2005
年底,新一轮医疗改革终于渐显端倪:逐步实现让绝大多数人看得起病。当时的媒体预计,新的医改试点将于2006年初展开,并已确定4个中等城市试点,遗憾的是,知道今天,新的医改方案尚未正式出台。[详细]分析:市场化?D?D千夫所指
政府减负不应成医改目标
回顾1994年开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其实是把“减轻政府负担”做为首要目标的,于是有关部门就开始大力推行医药体制的“产业化”,改革本来应该让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受益。
但1994年医改仅仅是针对了城镇职工,而把广大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居民排除在外。正是这种“产业化”、“市场化”的误区,造成了今天“医院大门朝南开,有病无钱莫进来”的尴尬局面。[详细]医疗事业将成商业化行业?
据调查,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多达30万家,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公益性的医疗机构,但是“95%以上的公立医院实际正按照营利性的商业模式在运营。”一味追逐利润,具有明显的趋利性。
值得人们注 意的是,医疗领域的投资,也在21世纪初的几年持续形成热潮……继高等教育之后,医疗事业也将成为一个商业化的行业?[详细]卫生部承认医改失败是由于市场化
官方说法也把“市场化”作为医改失败的主要因素。2005年7月,卫生部长高强在多家部委联合形势报告会上所作的专题报告,对医改市场化的明确地进行了批评。
高强在报告中指出“以往由于财政投入很少,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仅保留‘公立’的外壳,内部运行机制却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详细]讨论结果:公益派压倒市场派
对医改“产业化”、“市场化”的反思,使新一轮医改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新强调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是主要方向。看起来,是公益派压倒了市场派。[详细]
未来15年前瞻:将呈现政府与市场共建格局
2006年10月结束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关于医疗卫生部分,这份决定详细描绘了未来中国医改的路线图:一、构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二、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均衡;三、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四、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五、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六、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详细]
? 2000-2007,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