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造火山制作大赛别开生面:参赛者都是女科技工作者及她们的孩子
本报讯记者刘虹、实习生郑思韵、通讯员穗科协报道:碎纸屑堆成山体,中间小桶内盛着碳酸氢钠和高锰酸钾,轻轻倒入白醋,一座座人造“火山”就冒着浓烟喷发了。
昨天下午,一场人造火山制作大赛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举行,参赛者都是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女科技工作者及她们的孩子。
这是广州市科协举办的广州地区女科技工作者“三八”家庭同乐日活动的一个项目。此外,还有参观科技馆、木工制作比赛、观看科普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大清早,冒着绵绵细雨,便有许多“科技妈妈”带着孩子赶到科技馆,在这儿度过亦学亦乐的一天。
走进火山制作比赛的赛场,感觉不到紧张的比赛气氛,反而营造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科普小课堂的氛围。馆员在白板上讲解地理知识,下面的小朋友就忍不住问上好几个“为什么”。馆员在介绍人造火山所用的药品时,问到小苏打粉的用途,一个聪敏的小男孩大声说:“做馒头的!”引得满堂大笑。
人造火山制作原理是一个很简单的化学反应,但对于大部分还在上小学的小朋友来说要求是否太高?一位“科技妈妈”细心地跟女儿解释化学反应,她笑着向记者说:“可能制作过程的某些原理孩子不懂,我本身是从事环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慢慢向孩子解释。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动手,对科学产生兴趣,这是第一步。”
手工制作室内,小朋友拿着各种印着不同动物图案的木板放在小型锯床上切割,得到动物身体各部分后,拼合成立体的动物模型。家长一点也不担心孩子的手会受伤,原因是这些“迷你”版先导万能锯床是专为青少年设计的,中间的刀片可以锯木板,但手指放上去却不会受伤。
市科协办公室主任梁丽荣说:“女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对社会付出和贡献,在家庭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孩子的成长。”
图:一位小朋友在体验新装备的陀螺转椅。本报记者 阙道华 摄
图: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的关注下考验自己的平衡能力。本报记者 阙道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