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万间设施园艺基地瓜果飘香,新鲜的反季节水果卖出了高价钱……设施园艺不仅成为永宁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更成为永宁县农业发展的响亮品牌。2006年,永宁县在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将全县的设施园艺发展到5万亩,实现农户户均1亩的目标。
但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永宁县设施园艺发展得红红火火,能否再续产粮大县的辉煌?事实上,去年永宁县粮食增收3.7%%。那么,为什么种粮土地减少,粮食反而能大获丰收?3.7%%的粮食增长量从何而来?
向土地要效益
肥沃的土地是农民丰产丰收的保证,而土地里蕴涵着无限的潜能。2006年,永宁县成为国家确定、全区唯一的“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随即“沃土工程”在全县展开。“沃土工程”就是通过改良土壤成分,向土地要效益,将土地里的潜能激发出来,把“营养不良”的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良田。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各乡镇,为土地“把脉诊断”,建立起全县详细的耕地资料库。土地的检测结果出来后,哪块土地缺什么营养成分,科技人员“对症下药”,在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上开出“土地营养餐”。拿着建议卡,种粮户就知道自家的土地缺啥养分,该咋补,“土地营养餐”怎么配,真正实现了科学施肥。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各乡镇,为土地“把脉诊断”,建立起全县详细的耕地资料库。土地的检测结果出来后,哪块土地缺什么营养成分,科技人员“对症下药”,在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上开出“土地营养餐”。拿着建议卡,种粮户就知道自家的土地缺啥养分,该咋补,“土地营养餐”怎么配,真正实现了科学施肥。2006年永宁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42.2万亩,其中小麦15.4万亩、玉米16.8万、水稻10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22.8万亩,覆盖全县74个行政村,15.8万农民。通过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施用配方肥29184吨,节约氮、磷肥料1.9万吨,节约成本965.5万元。
陆坊村一队种粮户王生华种了14亩小麦、5亩玉米。以前,一亩地能收350公斤小麦。去年,老王按照测土配方建议卡施肥,吸足了营养的土地一亩地收了400公斤小麦,每亩田整整比去年多收了50公斤粮食!粮食丰收,粮价看好,老王笑着告诉记者,他的收入增加不少。
先进种植技术 助推粮食增产
“发展设施园艺与粮食生产并不矛盾。”主管农业的永宁县委副书记杜迁说:“稳定粮食生产,是发展设施园艺的前提。但种植面积已不再是现在粮食增收的唯一途径,增加农业的科技投入,粮食种植同样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谈起新技术推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寇大勇自有一套。“推广粮食种植新技术,先建示范点,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的增收效果,会让他们接受新技术的热情更高。”
2006年,永宁县在主要种植水稻的5个乡镇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建立示范点175个,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6%。利用旱育稀植技术生产的稻谷5100万公斤,平均亩产637.5公斤,平均亩增39.1公斤。全县在6个乡镇示范推广麦套玉米高产优化栽培技术10万亩,应用适量播种、早灌头水、一播全苗、配方施肥、适时收获等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点共产粮食10040万公斤,小麦平均亩产388公斤,玉米平均亩产596公斤。
与此同时,永宁县建立有害生物预警及病虫害及时预报体系,以减少农民损失,保证粮食生产。农业科技人员定点、定项目在田间地头监测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9.4%,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6.7%。种粮户在收看县电视台的新闻时,就能看到病虫害预报信息、防治方法。2006年全县的病虫害防治面积达265.85万亩,为5.58万吨粮食挽回损失。还耕地于农民
不可否认,发展设施园艺,种粮用地势必减少。为此,永宁积极做“土地加法”,将荒地改造成良田,恢复失去的耕地。去年秋季,永宁县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生荒原始田73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7.28万亩。望远镇东位村党支部书记蔡兆说,以前村里的沟渠不畅通,灌也难,排也难。土地盐碱度高,每年只能种一季水稻,产量低。如今,沟渠修好了,排灌通畅了,盐碱田变良田,可以实现稻旱轮作和机械化作业了。
被侵占破坏的耕地也被逐步复垦,重新回到农民手中。永宁县大大小小的砖瓦窑达92座,部分砖瓦窑污染环境,甚至侵占耕地。2003年开始,永宁县国土资源局开始整顿关停砖瓦窑,已累计关闭32座,复垦耕地面积达1500多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