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跟一些省内企业界的老总们交流时,经常提醒他们,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改变太快,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千万不能做‘最后的专家’”,潘诚说。
潘诚是安徽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大道博一管理咨询机构的董事长,也是中国企业联合会咨询委员会委员。
这个道理对很多产业界人士来说未免有些残酷。“像寻呼业这样曾经红火而又黯然消逝的‘悲情产业’,我也说不清有多少个”,潘诚说,“随便就可以举几个例子,像DVD取代VCD,VCD取代录像机,激光唱机取代录音机,几乎都没有给被取代的产业有任何空间。MP3取代随身听,数码相机替代胶片相机以及正在发生的液晶电视取代显像管电视等等。”在这种产业相互取代过程中,一些曾经辉煌的企业彻底在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潘诚认为,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最后的专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比如数码相机刚推出时,由于操作便捷,首先吸引的就是那些对摄影不太在行并且追求时尚的人,而一些专业摄影器材的制造商们往往却看不上这种产品,这种“专家心态”影响了他们对一种潜在趋势的判断,进而在数码相机技术日臻完善并且愈发普及的大趋势中,很多人就由当初的“看不上”,变成了固步自封式的有意识的抵制,在公众普遍作出新选择后,这些人就成了“最后的专家”,最终只能体味悲情。
很多寻呼企业与寻呼业一道走向没落,其实很大程度上也与这种“最后的专家”现象有关。当时寻呼企业集中着不少通信业的精英人才,他们自然不难看到寻呼最终要被手机取代的趋势,但很多那种企业的老总们都陷入了“最后的专家”认识怪圈,不愿正视这种趋势,在寻呼业兴盛时,在这些寻呼企业完全有能力提早谋求转型道路时,丧失了主动求变的先机,反而代之以继续在寻呼业盲目投资,扩大规模,打价格战,现在来看,这些举动显然是变“等死”为“找死”了。
潘诚提醒那些现在看来很红火的行业,不要再沉溺于眼前的繁荣而忽视新兴产业的“暗流”。就以移动通信领域为例,“3G时代”马上就要到来,通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以及其它即将受到冲击的行业,是否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可能的“灭顶之灾”准备呢?
来源:
新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