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晖、徐锋、赵琳琳、黄楚慧 、柳建云、谢绮珊、唐迎春
卫生公平
昔被WHO表扬 今排全球倒数第四
昨日上午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白发苍苍的巴德年委员第一个上台,代表钟南山等9位长期工作在医药卫生战线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委员作联合发言(见右图,新华社发)。他发言的主题是: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设,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讲完后,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迎了上去,握着正准备离去的巴德年的手连声说:“巴院士,您讲得非常好!我完全同意!”
巴德年说,建国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人均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指标都有了明显改善,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等机构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赞誉中国只用了世界上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
遗憾的是,时隔20年后,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位列全世界倒数第4位。
医卫投资
财政投入逐年减少 政府承诺没有兑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淡忘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忽略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巴德年说,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向世界宣布的“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并没有兑现。
巴德年说,2005年,我国GDP已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比2004年净增国税5500亿,2006年比2005年净增国税超过8000亿,而2005年全国医药卫生总支出为6900亿。一年间净增的国税就足以满足全国的医药卫生消耗。
“中国已有能力、有财力解决人民的医药保健问题。”巴德年说,制订一个中国人口与健康的五年乃至十年规划和工作进度,建立起100%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制度,并逐年提高保障水平,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
九位院士一致主张:中央财政主要应投向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转。地方财政也应当主要投向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的装备、社区医疗服务的装备和人才培训。至于属于国立、公立的大医院,也要加强管理,不得资产流失,确保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逐渐实行国立医院国家管,公立医院地方政府管,收支两条线,平衡预算,合理收费。
路在何方
医疗卫生改革有方向 及早解决看病难 巴德年表示:“看病贵不贵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感受’。当自己不得不消费,而自己的经济条件又难以承受时,立刻就会感到贵。老百姓有病看病,是一种不情愿消费,但又不得不消费的极特殊的消费形式。消费多少不是由患者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病情决定,由医院决定。如果像大多数国家那样,病人的医疗费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由医疗保障体系承担,病人只是去看病、拿药或者动手术,他们就不会感到贵了。”多年来,我国某些部门以“中国国情”为由,宣称中国不能走国外全民医疗的老路,要走一条自己的“改革路”,走的结果是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极不满意,并且无法承受的地步。
巴德年说,2006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从而指明了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方向,确定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基本属性,为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一棘手难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指出了光明前景。
奋斗目标
全体国民有医疗保障 大多数国民身心健康 巴德年呼吁:“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我国政府部门中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真可谓政出多门。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酿成推诿扯皮、失误和腐败。为此,我们建议下届政府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统筹管理国家的人口与医药卫生事业,并及早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保健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我们期待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国人口数量适中、人口结构合理、全体国民都享有医疗保障,国家有完整、系统、高效的卫生服务及应急体系,有较好的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多数国民身心健康。”巴德年最后坚定地说:“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中国人也有能力解决人口与健康问题。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世代健康的伟大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委员热议
多数百姓都不满意 说明医改确有问题 在当天下午继续召开的两会小组讨论中,巴德年的发言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代表和委员们纷纷就此话题展开热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在昨天下午的全国政协经济组的小组讨论上,一位委员就提议:应该把这份发言直接送给总理,以期引起高层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表示,如果大多数老百姓都对医疗卫生事业不满意,就说明我们的医疗改革确实有问题,需要大力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永江情绪有些激动地说,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比重上,我们甚至还比不上印度。如果不能解决好看病难的问题,我们真的要“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各国医卫开支占GDP比例 发达国家 10%以上
巴西 7.9%
印度 6.1%
赞比亚 5.8%
中国 2.7%
中国卫生投入占医卫总支出比例
1985年 38.58%
1995年 17.97%
2000年后 约15%
老百姓支付医药费比例
1985年 28.46%
1995年 46.40%
2000年后 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