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5年内有望初步识别珠三角灰霾成因改善空气质量
全国两会进程过半,记者从科技部获悉,广东已经拿下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设立的“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项目。正在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广东省环保局局长李清代表,昨日(11日)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李清透露,该重大项目是国内第一个针对大气复合污染、与地方决策和管理密切结合的国家项目,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发项目。该项目将集中全国大气环境科学界的优势团队,项目成果也将直接为改善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和有效提升珠江三角洲的综合竞争力服务。
宗旨
解密大气复合污染构成
我国城市群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呈现显著恶化和蔓延趋势,珠三角污染也从早前的煤烟型转变为复合型,其复杂程度在世界上也鲜有先例,因大气复合污染造成的大范围灰霾和具有强烈刺激性的光化学烟雾可能成为影响投资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关注。这就要求职能部门能够识别复合污染来源,以便“对症下药”,针对性地治理大气污染。
然而,现行的空气质量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不足以全面反映大气复合污染的状况和危害,建立以复合污染物(包括传统的污染物,及大气臭氧和细粒子等)为对象的多污染联合控制目标,以及相应的近期和中远期目标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现实需求。
李清透露,该项目将在5年内完成,将珠三角污染源清单掌握在手。届时,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管理有效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将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形成。
“更重要的是,自主技术创新体系也将初步形成,并可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李清说。
影响
完成后可达到国际水平
“这是863计划中唯一一个关于大气科研的项目,完成后相当于达到国际科研水平。”李清说,广东能够从诸多竞争者手上夺下这个项目,主要还是得益于目前我省已经建立起珠三角大气监测网络。
据介绍,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调控的技术需求为主线,研究和开发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的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动态源清单技术,构建区域性立体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开发与复合污染控制有关的关键污染源控制技术和设备,建立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的区域调控机制和运行体系,通过制定长期战略和阶段性动态控制目标,在今后10—15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防止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李清告诉记者,区域城市群联控大气污染将成趋势。而根据大气复合污染的发生、发展和影响的范围,确定实施协调统一的区域联合控制战略、区域管理机制和相应的管理体系,研究和建立这一体系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将是促进我国未来城市和城市群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因此,珠三角如能完成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科研攻关,将对中国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控制进程提供成功范例。
资金
投入3亿全用于珠三角
根据科研项目规划,国家计划投入1.5亿元,支持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中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工程的技术研究。
另外,按国家863计划管理规定,重大项目要求示范区落实1:1的配套经费。也就是说,广东地方政府及企业也要拿出1.5亿元作为配套资金。如此一来,该重大科研项目的总投入便可达到3亿元。“这在大气综合研究中已经算是比较大的投入了。”
李清介绍,配套经费主要用于示范工程的设备及相关硬软件的建设,包括: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网络和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指挥辅助平台的建设,区域科学中心和管理委员会的建设,以及为建立上述系统所需要的技术研发。硬件建设完成后将全部在珠江三角洲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