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的交通严重拥堵已经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市民出行便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其生活质量。点击两会热点话题,北京、上海的交通问题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200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2200万辆。
“加大投资、拓展道路宽度、增加道路里程成了各级政府最大的财政预算。”周厚健说,其实到国外看看,车均占有道路面积未必比中国高。但为什么秩序或交通效率比中国好?一是国民的交通秩序意识好,司机既守规更守法。因此,国民教育很重要。二是城市都有一套看不见的智能指挥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把先进的信息、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技术有效、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也就是说,在不改变道路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信息化手段,调剂不同地区的车流,使之达到均衡,减少拥堵状况。
“各城市改善交通的观念要改变。修拓马路是改善,老百姓看得见;智能化也是改善,软投资解决了实际交通问题老百姓也看得见,并且更受益。”因此,周厚健指出,加大软投资力度、加强智能交通的投资与建设能更有效地提高交通的投入产出比,是更为务实和最经济的投资。中国的智能交通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据记者了解,海信作为国内智能交通的先驱,不仅成功中标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项目,海信自主开发的信号机产品在北京更是占据近半壁江山。不久前,海信又成功中标北京、上海、青岛等多个智能交通项目,并成为国家“十一五”973项目《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成员。
作为智能交通项目的最终用户,政府的态度十分关键。周厚健认为,如果政府采购永远选择国外大品牌,不给民族企业机会,国内企业产品不经过市场锤炼,就很难成熟。政府对国内企业的支持等于在培育一个企业或者产业,企业成熟了,就能到国外去打拼市场,这对民族工业发展也是一个贡献。(郑国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