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商报记者 吴锋 报道2007空调旺季即将揭开帷幕。连续14年在中国流通领域空调销量第一的苏宁电器,在昨天公布的《2007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中表示:随着2006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涨价风潮过后,2007年中国空调行业产能过剩、成本下降、高库存、内需不足、品牌整合和渠道竞争等动因将迅速击破价格迷局,旺季到来时,空调行业仍将上演价格战。
2007年预计内销2500万台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继2005年度空调灾年之后的调整年。2006年度冷冻空调市场的内销量约为2450万台,比2005年度下降了60万台左右,但受均价上涨的影响,总体销售额大约为534亿元,比2005年度的465亿元上扬了15%左右,止住了2005冷冻年度所出现的下滑走势。2007年的内销市场需求预计并不会出现大的增长,总体销量仍然会维持在2500万台左右。2006年度各品牌的累计出口总量达到了2720万台,比2005年度增长了160万台,增速达到了6.2%,相比于2005年度9.4%的增速来说市场增长开始放缓。由于未来还将更多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2007年度的空调外销前景并不乐观。
库存1000万台创新高
铜价是2006年空调集体涨价主要因素。曾经一度摸高至8.5万元/吨的铜价已经在2007年进入下降通道,目前大约为5.5万元/吨,随着整体金属价格走软,铜价会逐步走低。即使在今年2~4月将迎来铜材料需求高峰期,国际铜价反弹也不会很大。而今年成为涨价主力的钢价,对空调制造成本影响不大。我国空调的实际产能已逾8000万台,超过了内外销市场5500万台的实际消费需求。造成了库存的居高不下,2005年度空调行业的库存量为702万台,到2006冷冻年度结束,工厂和商家的库存总量依然超过1000万台,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值,2007冷冻年度的消化压力急剧加大。
20多个品牌还要“残杀”
2000年以来空调行业经历了一个品牌急剧催生和品牌迅速消亡的过程,6年来品牌整合从400家到20多家,这20多家历经磨难的品牌又被细分为三类:销售规模相对领先的国产第一阵营海尔、美的、格力,规模适度的国产第二阵营海信、志高、科龙、春兰、奥克斯、格兰仕、长虹、TCL以及坚守中高端阵地的合资阵营松下、三星、LG、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大金等品牌。由于三大阵营间规模、成本、库存、营销策略等方面差异明显,其2007年的营销策略也将泾渭分明:第一阵营将坚守价格阵线、稳固利润指标、缓解成本压力;第二阵营将轻装上阵,争当平价先锋力拼市场,扩大份额;合资阵营则以高技术、高能效、高附加值、高补贴,高端下攻。苏宁认为,从上述三大阵营的营销战略分析可以预见,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国产第一阵营的“保价求利”战略将在冷冻年度初期成为市场和舆论的主导,在客观条件支持降价的背景下维持着一个松散的价格联盟。但当旺季开始启动,渠道竞争拉动二线阵营发动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稍晚合资阵营也将启动正常的营销攻势,这就将从中低端和高端两头挤压“国产第一阵营”的价格“虚高”泡沫,最终迫使其为了保证市场份额而加入价格战。(编辑 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