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野:安倍政治外交的两面性
3月1日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连续就随军慰安妇问题发表言论,支持自民党右翼议员组织重新调查有关历史事实,变相否定“河野谈话”,引起亚洲及美国强烈反弹。
安倍在慰安妇问题上再次暴露了他保守偏右的政治理念和历史观,也强烈暗示出其政治外交的两面性。
二战期间日本军部曾强征慰安妇,史学家估计人数至少达40万。1993年8月4日,日本政府在经一年半调查后,由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出面承认强征事实存在并对此道歉和反省。就任首相后曾表示继承“河野谈话”的安倍现在“君子豹变”,既有国内政治上的需要,也暴露了他一贯的政治理念和历史观。
安倍的着眼点,首先是凝聚右翼保守势力支持,赢得国政选举。
日本参议院今年7月面临三年一次的半数改选。虽然参议院选举结果不会导致日本朝野置换,但如果自民党惨败,党内要求首相换马的压力势必上升。而安倍目前的选情不容乐观。他的“个人魅力”不及小泉,解决经济社会难题收效不大,加之阁僚丑闻不断,民望严重缩水。安倍就任之初出访中韩,捞取了国内政治得分,但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模糊战术”引起了右翼保守势力不满。为此,安倍一方面以国内政治手法力保胜选,包括以“量贩”改革措施示民、借执政伙伴公明党争取浮动选票、招安反对邮政改革的本党议员和民主党议员以巩固众议院2/3多数,在历史问题上对外示强,则是为了巩固传统的右翼保守派的支持。
其次,突出“主张型外交”强势姿态,为即将进行的访美定调。
今年2月,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亚太环境小组邀请在二战时被迫充当慰安妇的三位女性作证,并计划3月通过议案,要求日本为慰安妇问题再次道歉。安倍此番言论的用意就是要告诉美国政府,日本是“真正独立”的,不会为美国指令所左右。
在几次发言中,安倍有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即使美国众议院通过慰安妇决议案,日本也绝不会就此问题再次道歉”。这在过去日本外交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安倍就职后,为实现政治大国化目标,一方面强化了对美国因素的战略运用,借船出海的色彩更浓,同时,在日美同盟框架中更注重构筑对美平等、对等的政治地位,突出自主性。
在慰安妇问题上再次暴露了他保守偏右的政治理念和历史观,也强烈暗示出其政治外交的两面性。
安倍继承了战后日本极端保守主义的衣钵,政治理念深受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影响。与主张轻军备、重经济的温和保守主义路线不同,极端保守主义派否定对外侵略史、主张修宪扩军,追求“真正独立”和“政治复权”。
当选首相之前,安倍一直主张强征慰安妇是捏造之说。1997年2月,要求修改“河野谈话”的“思考日本前途与历史教育议员之会”成立时,安倍便是事务局长。上台几个月来,安倍修改了“教育基本法”,将防卫厅升格为“省”,且矢言在5年内实现公投修宪。
出于国内政治上的需要,安倍上台后通过否定小泉的对抗式外交,改善了和亚洲邻国的关系,但此次事件表明,“期待安倍当政后一夜之间改变其史观或态度是不可能的”,因而日本欲改善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杨伯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