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郭鑫张勇)致公党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呼吁继续深化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制定指导性的政策和建议,促进华侨农场与所在地经济社会融为一体。
致公党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华侨农场存在定位不明确,土地被侵占等问题。
调研还发现,华侨农场还存在较严重的土地被侵占问题。近年来,个别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大片征用华侨农场侵占土地问题,但没有做好征地补偿、工作安置等工作,致使部分华侨农场职工失地、失业,处境困难。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华侨农场退休人员比例高,政策性负担重,导致养老保险金拖欠逐年增加,农场负担很重。
致公党中央建议将华侨农场发展作为中国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华侨农场既具有国有企业又兼具农业的双重属性,统筹安排,给予政策和财政扶持。
致公党中央建议国家制定对农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工作的政策指导,坚定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给予财政扶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并特别注重发挥侨优势,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要优先解决土地确权问题,维护农场合法权益。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归难侨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首次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进行执法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执法检查报告提出“在两年内全部清偿拖欠华侨农场职工工资、退休金、医药费和社保资金”,“用3到5年时间解决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华侨农场土地权属确认问题”等建议。
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促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深入调研,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落实常委会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好的效果。
华侨农场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为安置被迫回国的大批归难侨设立的国有农业企业。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广东、广西、福建等侨乡聚集地区陆续兴办了80多个华侨农场,安置归难侨21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