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3日电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12日通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审查结果报告》全文如下: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意见对报告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6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物价基本稳定,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年度目标没有实现,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食品药品安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突出了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重点,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和总体安排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完成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及时完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切实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提高建设项目在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和城市建设规模,遏制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政策手段,有效缓解国际收支顺差过多问题。引导银行控制信贷投放,重点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要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宏观调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稳定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水气路电设施建设投入,特别要重视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对支农资金的整合与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完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扭转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节能减排目标是“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地实现。要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为切入点,促进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推进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健全产品能耗和环保标准,加强和完善相关统计工作。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完善土地、能源、水等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鼓励、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力度,做好城市废气、污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法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各地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健全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完善促进创业风险投资的政策,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在上学、就业、看病、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培训,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农民工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和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低保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抓紧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六)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推动政策性银行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扩大进口,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积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