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切尔以德国公开赛组委会官员和德国羽毛球队教练的双重身份,分别从心理和技术角度对陈郁的退赛进行讨伐,他的愤怒绝对可以想见。一届精心筹备的比赛到了最后关头竟然取消了男子单打的决赛,这和压根儿没办比赛能有多大区别?尤其是,当他听说比赛吸引了林天王的光顾,而随后又发现这个大牌只是来领奖而不是打决赛时,其人格出现分裂都有了不小的可能性。
本质上,这和中国网球公开赛总是无法避免国际明星们的草草行事如出一辙。几年来,中网组委会和北京的观众一点也没少伤自尊。因而,对于陈郁带给雷切尔的沉郁,我们不但表示理解,甚至还能感同身受。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李永波对雷切尔的回应是无微不至而且无懈可击的。既然决赛对阵自家人,那就没必要去冒伤势加重的风险,而几天之后的全英公开赛,则有世锦赛积分的额外意义,就算打着固定也在所不惜。不过李永波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陈郁受的伤可以用是否保住金牌和世锦赛的积分来衡量,那么观众受的伤,该由谁来买单?
多年以前,一个叫大卫·斯特恩的美国人来到北京复兴门外的中央电视台,推销一种名为NBA的篮球比赛节目。整个谈判只花了半个小时,因为大卫·斯特恩的条件实在太诱人。每年,NBA会给中央台免费提供比赛录像带,而中央台所要做的,只是把它在全国进行播放。对于当时的央视来说,这是美国飞来的一块大馅饼。而多年以后,斯特恩通过NBA从中国获得的利益,如果按价值换算成录像带的话,恐怕一辈子也播放不完。
要推广比赛,先培养观众。李永波显然没有从斯特恩那里学到这点。有什么样的体育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体育思维。中国的教练和运动员,人生的目标似乎只有锦标,他们很少去思考,如果这项运动没有观众的关注,奖杯究竟意义何在?以伤害观众的做法保护自己的成绩,是体制的顽疾所生成的短视行为。
忽略最根本的观众所造成的损失,最终要由你来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