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巴以战争经过了一轮又一轮,那些战火中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充斥着暴力与厮杀;他们的梦一再被无情的现实粉碎。他们就是巴勒斯坦青年,为民族仇杀所迫拿起了枪,去杀人,去被人屠杀,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希望,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就是他们的理想。 |
中新网纽约3月12日电 12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刊出了介绍巴勒斯坦青年生活状况的纪实专刊:他们的祖先曾经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如今,这块土地为混战所撕裂,为暴力所摧残,为敌国所占领;他们也曾经充满理想,如今,他们的父母称他们为失落的一代,极端、暴力而绝望。这就是巴勒斯坦青年群体的真实写照,一代丧失希望且怀疑一切的巴勒斯坦人。
在现实之中迷茫:被迫军事化极端化
“我们很小的时候,充斥在生活中的就是枪支、坦克,甚至幼小的儿童也想拿起枪支,与以色列人作战。
”一位24岁的巴勒斯坦青年——拉伊德如是说。另一位25岁的青年哈利勒插话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任何美好的东西。”哈利勒曾经因参加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而被捕,起义结束后,巴以在1993年达成了奥斯陆协议。但是巴勒斯坦人民并未得到任何的好处,哈利勒在第二次起义中再次被捕入狱。“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哈利勒质疑,“我浪费了14年的生命,我们大家都是如此。我已经整整5年没有离开过纳布卢斯,这里没有工作机会,也没有和平,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差。”
作为生来没有祖国的一代,巴勒斯坦青年对以色列抱有激烈的反抗意志,并成为以色列重点打击的对象。在巴勒斯坦地区,数不尽的哨所、路障和隔离设施限制了巴勒斯坦青年的视野,扭曲了他们对“巴勒斯坦”的理解,也割断了他们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哈马斯上台后,以色列的隔离措施更加严密,巴勒斯坦青年进一步被挤到了世界的边缘。
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曾经有大约15万巴勒斯坦人前往以色列学习、工作和购物,与以色列人建立了经常的联系。而现在的巴勒斯坦青年,见到的以色列人都为全副武装的士兵,端着枪口随时有可能将他们作为武装份子打死。而在普通以色列人眼中,巴勒斯坦青年也确实是暴力的一代,对他们严加防范。
巴勒斯坦地区是一块年轻人的土地,据巴勒斯坦中心数据局调查显示,56.4%的巴勒斯坦人不满19岁;在加沙,75.6%的人口小于30岁。而且据调查显示,年轻的一代比其父辈更加倾向与使用暴力。而且,这种暴力不是仅指向以色列人,而是指向任何人。
一位20岁的巴勒斯坦青年学生说,“现如今,我们被强迫着政治化、军事化、宗教化和极端化。我们希望能和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时的人们一样充满理想和理智,但是我们不被允许这么做。如今我们一见面就被问的问题是,你属于哈马斯还是法塔赫?这种问题从前是没有的。”
在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时,巴勒斯坦青年是争取国家主权和民众崛起的象征,而在第二次起义后,他们成为了一些领导人操纵的工具。更为严重的是,这一代青年已经丧失了对清明政治的信仰。他们几乎再也不想去为争取建立巴勒斯坦国而奋斗;相反,他们纠缠于无尽的内斗之中,一种消极的情绪在青年中传播开来,那就是:我们不配拥有自己的祖国,我们不够资格。
扎卡利亚小时候亲眼目睹了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时人们的英勇,人们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更好的未来,甘愿牺牲自己作历史前进的燃料。如今,扎卡利亚是阿克萨烈士旅的一位地区领导人。扎卡利亚称,“斗争一直是我们的宿命。但是我们现在的困惑是,青年们甘愿作燃料牺牲自己,但是历史车轮却并不前进。问题存在于发动机中,在首脑之中。孩子们牺牲自己,却被当作废物燃烧掉。”
祖贝迪曾经参加过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祖贝迪称,“年轻时我想,如果我战斗而死,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在为一个事业而战斗。但是现在,我会问,去死,为什么?为那些争吵不休的家伙?这就是年轻一代忧虑的问题:他们在现实中迷失,做出的牺牲毫无意义。”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