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歌
周小川整天想着“稳定币值”和“抑制通胀”,合乎原则也合乎逻辑的推断是:无论是否与其他政策目标冲突,只要物价上涨压力增大,央行将扳动少用而强硬的利率杠杆———加息!
在两会的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快人快语、侃侃而谈,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温文尔雅、徐徐道来。
值得关注而又容易忽略的是,周小川用很“官方”的口吻,回答了一个本来很有“发挥空间”的提问。有记者问:您到央行已经有5年了,在货币政策操作上最大的心得和感受是什么?周小川先答“没想过”,接着就说:“我脑子里想得比较多的,第一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的职责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意思就是要防止和抵御通货膨胀。如果有通货膨胀,我们要设法控制。这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手里拿着的人民币的购买力不贬值。这一点的重要性,作为中央银行来讲,是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
从长期来看,一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与其宏观经济目标一致,其中包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不过,由于宏观经济冷热波动,这些目标短期内会相互冲突,如为实现经济增长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可能损害物价稳定的目标,货币管理当局得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中权衡取舍———这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和经济学家都很头疼的难题。
当今世界大国的央行,已趋向以控制通货膨胀为最终政策目标。在经历多次通货膨胀后,人民银行也由多重政策目标,转为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如今,中国的GDP已连续5年实现双位数的增长,消费价格指数(CPI)却持续走低,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人民币升值循序渐进……周行长似乎不必整天想着“币值稳定”。
其实不然。周小川大谈币值稳定,完全是有的放矢。尽管去年CPI涨幅仅为1.5%,但从去年11月份开始,涨幅已呈扩大趋势,12月份的同比增幅已高达2.8%。更何况,一般物价上涨数月后才能在CPI上反映出来。因此,“如果有通货膨胀,我们要设法控制”是目标清晰的政策宣示。
在现时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周行长想保持币值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也绝非易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时,第一条就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这是“流动性过剩”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为现金的速度和难易程度;在所有资产中,货币的流动性最强,因为无须再转换为股票、债券、房产等就可以购买和支付。流动性过剩就是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过多,通俗地讲就是市场上资金过于充裕,“银行水浸街”。票子发多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自然增大。
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是贸易盈余迅速上升,存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内部原因是投资相对于消费的过快增长,储蓄率居高不下等等。外贸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现行的外汇制度又强制结汇,央行只能释放大量人民币。结果一方面人民币承受着巨大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央行又得警惕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动用政策工具颇费思量。
从去年7月至今,央行已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按存款总额向央行提交准备金的比例),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回笼资金,但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
周小川整天想着“稳定币值”和“抑制通胀”,合乎原则也合乎逻辑的推断是:无论是否与其他政策目标冲突,只要物价上涨压力增大,央行将扳动少用而强硬的利率杠杆———加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