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不是奥运冠军,获奖感言难免扯淡
椿桦
作为文学泰斗级的人物,王蒙老师已沉寂了不少时间。人们不太清楚这位著名作家前些时日在研究些什么,直到近日,他因批评我国奥运冠军的不文明表现而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我们才得知,王蒙老师除了文学,对“获奖感言”也是颇有研究。
王蒙在发言中,将两名奥运冠军作为反面典型进行了不点名批评:一位田径运动员在赢得金牌后“证明黄种人是能跑得快的,亚洲人是能跑得快的”。王蒙据此认为,这种联系到种族、肤色、洲籍等敏感内容的说法,在欧洲会受到起诉;雅典奥运会上,一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获得冠军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就应该我得金牌”。王蒙认为这样回答有些粗糙,并为其设计了“标准”答案:“是的,某某的实力甚好,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我们今后会有更多切磋交流的机会。至于夺冠,任何人仅凭运气和他人的失误是得不到金牌的。”
尽管王蒙没有点名,但是他描述的两位奥运冠军的特征已经跃然纸上。人们通过对号入座,便毫不费力地就画出了刘翔和贾占波的模样。不过,王蒙举谁的例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例证几乎显示出他本人观点的粗糙性。
单从语句本身来理解,我认为“黄种人能跑得快”与“白人也能飞”的意思没太大的不同。后者是美国NBA白人运动员布伦特巴里的一句经典名言,自1996年以来,人们(可能也包括王蒙)似乎并没有认为这句话与歧视有关。在我看来,这样的句式反而充满了技巧:一方面肯定了“将相本无种”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肯定了黑种人的实力强大。“就应该我得金牌”这句话看上去自信且骄傲,但也没任何毛病:运动员发挥正常与失误,难道就不是内在功夫与素质的体现吗?可是,作为文学大家,王蒙却有另一番理解,想必不会是认为中国运动员头脑比人家简单吧?
文学需要创新才能适应读者、适应时代,不懂文学的人估计也懂这个理儿。但为什么获奖感言却要拘泥于八股文或政治束语的格式呢?“王蒙称,不要夸大体育比赛的政治意义”(新华网3月12日),但为何对运动员的政治素质与大国形象如此在意?我们知道,现如今,无论什么类型的大赛与评选,颁奖时都会让获奖者讲几句。各种格式化的获奖感言便应运而生。例如:感谢祖国,是你给了我坚强后盾;又如:感谢对手,是他们给了我进取的动力;再如:感谢我的妈妈,也感谢我的外婆,是她生了我妈妈。这样的感言无论说得多么投入,都难以让人感受到激情或感动,说了无异于没说。王蒙为运动员设计的感言,与这些套话及运动员式感言的不同之处在于,王式感言在文采方面略占上风,但也仅仅是“方便”与“拉屎”之类的表述区别罢了。
王蒙在文学界可谓获奖无数,对获奖感言自然是轻车熟路,其获奖辞也必然是文采飞扬的。但是,能找到记得住王蒙一句获奖感言的人,估计不容易;而对刘翔与贾占波们的“粗糙”感言印象深刻的,肯定是大有人在。原因就在于,王蒙的感言并不是真正的感言,与礼仪性的照本宣科区别不大;奥运冠军们的感言,则是脱稿情况下的激情表达。这与体育的娱乐性颇为吻合,当群情激昂的观众看到他们所支持的运动员脱颖而出,他们接下来是期待狂欢,期待运动员喊出自己的心声,而不是那些“多么熟悉的声音”。
何况,运动员在某些人的眼中只是“四肢发达”,无法与作家或政治家相提并论,因此也不可能说出王式感言的效果与文采。同样,王蒙也不是运动员,更没有得过奥运金牌,让他为奥运冠军设计获奖感言,自然也无法体现运动赛场上的激情,因此,他的“标准”答案就难免有扯淡之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