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税合一”为核心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正在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进行审议。有关人士称,中国有望因此摆脱“拼资源、拼税收”的招商优惠竞赛,告别“来者不拒”时代,从“饥不择食”迈向“挑肥拣瘦”。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中国拟对境内内资和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率25%。
全国人大代表赖联明说,这项“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低廉的成本,吸引了大量外资来华办厂,设立基地。
一批批厂房、一座座工业园区在中国如雨后春笋,吸引外资和外资利用率成为地方政府衡量GDP增长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指标。各地纷纷对外资企业减免税收、土地让利,致使引资“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
“拣到篮里都是菜。”一位已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外资企业负责人对类似行为这样评价。
全国人大代表阎鑫元指出,引资“让利竞赛”使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项目得以进入中国。
“饥不择食”式的引资增加了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尽管国家规定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仍然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甚至无偿出让工业用地。
2006年,审计部门审计调查87个开发区,发现其中60个开发区存在违规低价出让土地的行为,65个开发区制定了明确的财政返还政策,79个开发区向企业返还120.15亿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要注重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优化结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这表明中国政府利用外资的权重正从数量转向质量。”阎鑫元代表说。
他认为,中国已经度过改革开放初期资金匮乏的阶段。吸引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借力打造国际化的本土人才,已成为中国更好地利用外资的目标和任务。
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有59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全国人大代表李豆罗指出,中国政府利用外资思路的这一变化,将会使地方政府认识到税收优惠并不是吸引外商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廉价但高质的劳动力,才是中国吸引外资的最大动力。
“‘两税合一’取消了外资税收优惠,这将促使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移到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上。”全国人大代表徐日辉说。
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研究员认为,“两税合一”后,原有的区域优惠政策将被新的产业优惠政策所替代,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超标的外资企业将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郝如玉委员说,这将意味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对待外资,我们将从原来的“饥不择食”、“来者不拒”迈向“挑肥拣瘦”、有所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