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市雄关广场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而得名,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河西重镇、边陲锁钥”。全市管辖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海拔1412-2744米,城市中心海拔1462米;郊区辖3个乡,城区有6个街道办事处,现有常住人口20余万,其中88.1%为城市人口。
境内属温带大陆荒漠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充沛,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热气流强,年均气温6.7-7.7℃,年均降雨量85毫米。
嘉峪关市是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发展而兴起的一座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也是丝绸古道上的明珠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在已发展成为西北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国家二类旅游开放城市。
嘉峪关市现代化气息比较浓厚,经济质量较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现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旅游、商贸、城郊型农业为重点的经济格局,三大产业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1990年起,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全省14个市州地的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大口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名列全省市州地之首。199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36个小康城市之一,1994年进入全国55个人均GDP过万元的经济明星城市之列。1995年以来,嘉峪关市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先进市称号。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8亿元,同比增长20.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0元。城市自来水、暖气、煤气入户率均为100%;住宅电话入户率达到97.3%。城市化率达到86.3%。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平方米,城镇住房成套率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6%。农村实现了“四通”的目标、即村村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通自来水和乡村组道路联网通柏油路,90%以上的农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房。
嘉峪关市是西北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生产体系。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经过四十多年的配套建设和发展壮大,是集“采、选、烧”到“铁、钢、材”为一体,发电动力、运输机修、科研设计、冶金建筑等辅助生产和服务部门配套齐全的大型企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年产600万吨铁、600万吨钢、6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
嘉峪关市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嘉峪关关城是古丝绸之路上蜚声中外的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边陲锁钥”、“天下第一雄关”之称。还有势如奔蟒的悬壁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第一墩、博大精深的长城博物馆、中外驰名的魏晋墓地下画廊、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晶莹光洁的“七一”冰川、气势磅礴的“中华龙林”、惊涛轰鸣的讨赖河大峡谷、碧波荡漾的迎宾湖、东湖旅游园区、水草丰茂的新城草湖牧野风光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胜地。
嘉峪关市城市功能完备,市区环境优雅,街道宽敞整洁。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国道312线、兰新铁路横贯全境,嘉峪关机场、鼎新机场、下河清机场与周边各大城市通航;商业、旅游、金融、通讯等设施功能配套。近年来,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进一步提高城市档次,美化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我们实施了“绿、净、亮、美”工程,先后建成了雄关广场、火车站广场、嘉峪关体育场、嘉峪关体育馆和嘉峪关科技馆等一大批文化娱乐设施,使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嘉峪关市个性鲜明,工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生产要素富集,发展前景广阔。与玉门石油管理局、四零四厂、东风航天城的距离适中,钢铁基地、石油基地、核工业基地和卫星基地鼎足相邻,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强,技术密集,人才荟萃,是河西走廊生产要素最富集最活跃的地区。
未来5到10年,我们将按照“依托酒钢、发展特色,立足区域,扩大开放、依靠科技、超常发展,努力把嘉峪关市建设成为河西走廊最富活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扩大开放,努力实行地企联合,地地联合、地方和科研单位的联合,努力把嘉峪关市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生产要素聚集、综合实力较强、科技文化发达、各项功能健全的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按照“五城”、“三高”的奋斗目标,在未来的发展中把嘉峪关市建设成为西北的不锈钢城、国际旅游明星城、河西走廊最具扩散力的商贸城、信息化数字城、西陇海经济带上的明珠城。使嘉峪关市在西部大开发中成为河西走廊工业能量聚集高地、科技人才聚集高地、人居生活环境质量高地,从而实现再造一个嘉峪关市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