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历来是“两会”热议的话题,今年,更是成为热点。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的承诺和提出的一系列政策,让代表们深感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打造好这块“基石”,实现总理提出的“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政府还要为农村教师做些什么?”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安徽团全国人大代表庞丽娟认为,尽管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成绩很大,但仍存在师资紧缺、流失严重、整体素质偏低、代课教师数量庞大、老龄化严重和生存状况艰难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提高农村新一代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有了保障后,政府还要为农村教师做些什么?”庞丽娟代表认为,应修改《教师法》,建立义务教育教师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教师工资、待遇和培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教师享受到与当地公务员同样标准的医疗与养老保险等待遇;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财政投入制度、监督与审核机制。
庞丽娟认为,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体制。尽快研究解决我国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将其纳入师资管理范围,逐步提高代课教师的待遇与水平。进一步加强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进修制度,制定全国性的农村教师流失补偿制度。创新吸引、激励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有效机制,设立“贫困地区教师基金”、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等,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教育部门自身该做些什么?”
“今年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达到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室参事胡平平兴奋地说:“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呼吁要增加教育投入,现在该免的免了,该投入的投入了,接下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部门自身该做些什么?”
胡平平代表认为,现行教育至少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革:改进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建立优胜劣汰的教师流动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改革教育考核评价制度,调动教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改革课程,使之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这些都是教育部门自身要做好的内功,现在只是教育主管单位内部的某个部门在做,没有成为教育主管单位的事,更没有成为全社会的事,没有形成共识和推动力。”胡平平代表认为,教育部还应制定统一、合理的办学标准,改变目前教育主管单位各个部门分散管理的状况,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