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戴着假胸罩,全身涂得白白的唱‘贵妃醉酒’,太不像话!”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梅葆玖接受记者专访时摇头叹息道。包括梅葆玖在内的26位艺术家日前联名提交提案,认为规范电视选秀已经迫在眉睫。(3月13日《广州日报》)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梅葆玖批评的应该是李玉刚。
梅兰芳的“京剧艺术”,我想,最初也是从底层走出来的,正因为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梅兰芳才会有今天的崇高地位。然而,梅派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高处不胜寒”,令人遗憾的是,有一干人等仍不思进取,“躺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去发展创新,以致到今天,让这项国粹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现在,李玉刚的唱腔固然不如“艺术家”们“规范”,但至少,许多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对京剧一无所知的人,因为李玉刚的表演而对《贵妃醉酒》等段子有了兴趣。这是李玉刚的功劳,也是“选秀”节目的功劳。按理说,京剧艺术大师们应该吸取教训,借助现代传媒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来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不承想,“大师”们竟然连一个年轻人都不放过,甚至“恨屋及乌”,企图把“选秀”节目也给“规范”了。
不可否认,梅葆玖等名角深得梅氏真传,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自然很“高雅”也很“艺术”。但是,可以肯定,他们这种既高又雅的艺术不见得人人喜欢。如果说梅派京剧是一种高端审美活动的话,那么,李玉刚的表演,在我看来,则显得更有趣,更大众化,更贴近日常生活,用英国社会学家费塞斯通的话来说,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审美活动,在这里,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模糊与交融。
审美,是离不开闲暇的。在古代,审美是贵族的一项特权,因为那时,只有贵族才有足够的闲暇来参与审美。而到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全民有闲”的时代。但是,精英和大众的消费方式并不相同,一个研究古典音乐的教授喜欢一整天呆在书房研习肖邦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但我们呢,我们宁愿打开电视,用短信的方式参与某个“选秀”节目,或到论坛上发个帖子臧否是非。
无论如何,观看李玉刚的“选秀”表演,与观看梅葆玖的表演,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从生理快感到精神愉悦,全面、丰富的精神性审美过程。只不过,与传统的审美取向不同的是,“选秀”走出了传统的艺术领域,而以更丰富、朴实的方式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但是,艺术无高下,审美没有贵贱。从这个角度来看,梅葆玖等人“上书反选秀”的举动,无疑是一种审美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