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胡定升赵久刚汪曼莉)在白河县,“外出挣票子,借地换脑子,回家办厂子”已成为当地农民务工致富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输出劳务5.76万人,有组织输出2.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创经济收入3.7亿元。
劳务输出已成为白河县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主要渠道。
在把实现劳务输出产业化纳入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前提下,白河县以召开大型人力资源洽谈会为契机,开发了福建省石狮、晋江、泉州和江苏省常熟四个劳务输出基地。同时,还分别与邻近的湖北省竹山、陨西、十堰三地签订了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合作协议,搭建互动平台。在整合培训资源过程中,该县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和资源,结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层次不同,形式灵活的输出前培训和技术培训,以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劳务市场竞争的能力。据了解,2006年全县共组织培训1.97万人,其中输出前引导培训1.4万人,实施“阳光工程”700余人,扶贫培训400余人,各类培训机构组织技能培训1900余人。
在输出工作中,该县严把“三关”,即输出前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关、输出人员的质量关、输出地区协作关,坚持做到考察不合格不输出,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输出,未建输出协作关系不输出,从源头上解决输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还在全县召开劳务创业能人座谈会,交流创业经验,总结创业方法,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