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至11日,北京主流媒体的科技记者、编辑聚集中英气候变化报道研修班,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工作组成员、英国哈德莱中心气候预测项目主管杰夫·詹肯斯博士在培训报告中指出,减少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节约能源(改变国家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方式等以节约能源),是当前应对气候变暖的两大对策。
杰夫·詹肯斯博士说,现在科学家已经观测到: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海水温度上升,海水体积膨胀,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至2毫米,本世纪上升的速度将更快。这导致海洋生物首先要遭受灾难,生存状况危机;海岸带湿地、红树林加剧减少;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加剧,风暴潮水和海水倒灌;陆地生态系统也不断遭到破坏,干旱、沙尘暴等气候灾难时有发生。以中国为例,近50年来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5至0.8摄氏度,降水在不同区域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些地区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杰夫·詹肯斯博士表示,中国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世界第二大排放国,必须制定和落实治理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的计划,解决发电、运输、工业等领域的污染问题。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水、电等珍稀资源。要科学传播气候变化对普通人的影响,让公众有意识地保护环境,要让人们知道:你破坏了环境,就要付出代价。以伦敦为例,由于过多的汽车导致了严重污染,现在必须花钱才能买到开车的权力。
本次会议主持、英国科学与发展网络中国区负责人贾鹤鹏认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媒体应科学地传播其中的细节,特别是与大众生活相关的报道。
据美国《生活科学》近日报道,科学家在南极冰冷的水域里发现了包括迷幻章鱼在内的30种奇特的新生物(左上图)。南极是地球最原始的海洋环境之一,此次南极科考是今年3月1日启动的国际极地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南极科考队的首席科学家朱利安·古特表示,这次在南极新发现的生物有30种是科学上的首次发现,其它一些生物的形状则和珊瑚虫、虾差不多。这次还发现了海底百合花,海参和海胆,它们都在海底繁茂地生长。研究人员在南极海床的一块水域记录了大约1000种生物,这个地方近年来比较温暖,科学家认为这可能导致层层叠加的冰架发生坍塌,进而影响海底的生态系统,破坏海洋动物的生存条件。
古特称,科考队发现的95%的物种很可能就是这个区域固有的物种,只有5%的物种是在冰架坍塌后搬迁至此的,但这也说明了南极水域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在变化,受到全球变暖的气候影响,这种物种搬迁变化过程很可能持续下去。 杨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