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田村农民在培训基地学电脑
新春之际,踏进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一首朴实无华的村歌扑面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多少。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一生才不会浪费掉。我们到底重不重要,我们是不是很渺小……”
“村子里几乎没有人不会唱这首歌。”培训基地的许校长说。
村支书自掏100万办起培训基地
兰田村村歌的歌词,有一部分是潘春来创作的。
潘春来是兰田村的传奇。
15年前弃农经商的潘春来,至今已创办了4家公司。但是,2004年他被选举为中共兰田村支部书记的时候,兰田村在康美镇仍属于落后村。“兰田村,烂田村”,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尽管如此,潘春来却对经营好这个村庄满怀信心。他说:“上任的第一天,我站在村里最高的山上,凝视着这个6200多亩土地和3200多人口的村庄。我就不相信这里注定要穷下去。”两年下来,潘春来通过盘活土地、旧屋舍等资源,慢慢使兰田村有了起色,也使人心有了复苏。
“仅仅通过盘活物资,不足以改变整个村的面貌。”潘春来很快就悟到了这一点,“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富裕,乡村要宽裕,关键是要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自掏腰包,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
2006年2月25日,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一所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就在兰田村正式开学了。一年下来,培训基地已举办专题培训班80期,免费培训农民超过1.3万人次。
新知识为村民打开新天地
培训基地从开办的第一天起,天天都很热闹。这里,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电脑室、器乐培训室、餐饮培训点、健身房一应俱全。
“听说有一种药拌着花生种,以后不会烂头,那是什么农药?”62岁的村民许丰收问培训基地里的老师:“花生种后用什么除草剂才不会影响花生生长?”
村民苏珍亚向培训基地咨询的却是工伤赔偿规定。几个月前,她把鞋料带回家中作业。由于遇上停电,她用蜡烛照明,不料烛倒燃烧鞋胶,手背被灼伤。“我花费了4000多元医疗费,能向工厂讨赔吗?”
“类似这样关于生产技术、法律法规、邻里关系等问题,在村民生活中屡见不鲜。”许校长说:“我们因此专门设置了村民咨询服务项目,每周邀请市委党校、市林业局、科技局、兽医站、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到村里开设专题讲座。”
培训的内容包括荣辱观、法律常识、电脑应用、农业科技、作物栽培与防治病虫害、禽流感防控、摩托车交通安全、消防常识、计划生育知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等。每次培训人数都达百人以上。
一年下来,兰田村2200个劳动力,81%参加过基地的各类培训,其中有600多个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领域。2006年,兰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比2005年增长17.2%。
老人孩子也享受到生活乐趣
52岁的林阿婆是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的常客,因为在这里她每天可以悠闲地上网。阿婆说:“我不像年轻人,学知识种田、做工。我没什么事,就是图个娱乐。”
过去,兰田村的老年人生活很单调。多数老年人经常在路边扎堆闲聊度日。“现在,他们相约到电脑室冲浪上网。”许校长说,“老人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家长里短,生活丰富了许多。”
“有了培训基地后,加上村小学,我们开通了3条光纤。现在,全村已有20%的村民家中联通了宽带。”村支部副书记许泽明说:“我们还开办了‘兰田信息网’,村民在家里就能上网了解重要的村务信息。”
受惠更多的是村里的孩子。因为培训基地特别聘请了专家和教师,为孩子们开设各种培训班,甚至还开设了南音培训班,在周末和寒暑假向孩子们教授传统文化遗产南音。许龙凤和许鸿鹏两姐弟因此分别获得全国“快乐阳光杯”少儿卡拉OK电视大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
“不要以为自己没有用,
不要让自卑左右你向前冲。
每个人的贡献都不同,
也许你就是最好的那种……”
这首每天都能在培训基地听到的村歌,告诉你这里正在一天天远离贫困和自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肯定开始走在了前头。”村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