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的何茂德老人干农活一点不含糊
村里的老人喜欢坐成一排聊天、晒太阳。
武义郭洞村
“生命在于运动,在郭洞,生命在于劳动。”
200年前的人就说郭洞是长寿村
“晒”,是这两年网上很流行的一个动词,大意是:把某件东西晾出来,供大家观看、考察、评论,有时候也有显摆的意思。
“晒”源于“晒工资”,这个词是由广东流行起来的土话。口语使用中略带一点善意的贬义。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供大家比较参考,这一举动被网友们笑称为“晒工资”。
而到了年末,“晒族”又开始热衷晒年终奖。
而这一周,我们接到很多读者电话,说像宁波南岙村那样的长寿村他们那里也有,粗粗统计了一下,咱们浙江的长寿村还真不少,光接读者报料就有5个。他们也很想知道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要跟快报读者分享他们的健康之道。
接下来,我们就晒长寿村吧!
我们这儿也有一个长寿村
不比宁波南岙村差
我们有几条长寿秘诀
就是不知哪个是最主要的原因
想请大家帮忙看看
记 者 金立鹏
通讯员 何胜云 章 军
“郭洞古有寿弥。”这句话是200多年前的人说的,出自收在何氏宗谱中一篇清代的文章《郭洞记》,“你想想,200多年前的人说,郭洞古代的时候就有长寿之称,那郭洞长寿的历史最少也得有三四百年吧。”
在外的老人回郭洞都算年轻人
何胜云满头白发却健步如飞,76岁的他从武义电台退休以后接受武义县志的修订工作,在他上班的武义传媒中心,何胜云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
但一回老家郭洞,何老师就不得不“低调”一些。看着他长大的爷爷辈的何其庶老人都还能上山下地,更不要说郭洞还有一位102岁的老寿星在。
“在郭洞,70岁以下的不能叫老人,80岁还不能叫长寿,90岁那是很正常。”何胜云说。
郭洞清代就有百岁牌坊
郭洞村口的百岁牌坊已只存于何氏宗谱的某个角落中,但四世同堂的盛景,一直在郭洞延续。
何胜云小的时候,曾祖父还能逗着他玩,“印象中爷爷奶奶过世的时候,哪个都活到了八九十岁。”在最早编撰于明万历年间的何氏宗谱中,至今还能查到历朝历代武义父母官褒奖郭洞长寿老人的记录。
1992年何胜云退休后,在郭洞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在1985年去世的老人中,平均年龄达到了85岁。
“在屋旁树下,90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三五成群的场面到处可见。”何胜云说。
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郭洞目前人口数为1850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6人,80岁到90岁之间的有44人,70岁到79岁之间的有149人,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
89岁还天天上山砍柴
下午2点,何聪富在村道上晃悠着。
上午上趟山,砍一些毛竹,在村口能卖到将近3毛钱一斤,然后吃完中饭,在村里到处遛遛。这几乎是这个89岁老人每天生活的常态,只是去年还能背200斤,今年重量减了一半。
在郭洞,除非卧病在床,80多岁的老人上山下地是件很平常的事。
98岁高龄的何茂德虽然耳朵有点不方便,但每天还是能帮着开饭店的儿子烤竹筒饭。
“老人们数十年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也从劳动中得到了健康的体魄,所以他们是劳动一辈子,健康一辈子。”何胜云说根据他的调查,郭洞老人去世大多是衰老后正常死亡,很少有患病去世的。
“生命在于运动,在郭洞,生命在于劳动。”何胜利说。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车出武义县城10公里,在一片群山环抱的狭长山沟中几株数百年的红豆杉峭然挺立。有江南第一风水村之称的郭洞古生态村就坐落在这里。
景区介绍中这样描绘郭洞,“三面山环如障,犹如福地。双溪汇注,天赋灵性。”
山和水,正是郭洞人长寿秘诀之一。
据有关资料记载,郭洞村东龙山原始森林,被誉为“绿色金字塔。满山都是六七百年树龄的参天大树,古树品种多,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珍稀树种。林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难得的天然氧吧、森林浴场。
更重要的是郭洞附近几乎没有污染源,周围也没有工厂,也就没有三废污染。
“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最适宜居住的环境,这是郭洞人的福祉。”何胜云说。
知足常乐,当然长寿了
据武义县志记载,郭洞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从何氏家谱查知,郭洞村的发达在元朝。
郭洞何氏拥有共同的祖宗何寿之,从何寿之迁居的历史看,这位何家祖宗也是个淡泊寡欲之人,何家后人继承了祖宗的传统,“他们没有过高的生活欲望和不切实际的人生追求,同宗同族又少见勾心斗角费心劳神之举,知足常乐,当然长寿了。”何胜云说。
郭洞一直都拥有自己的医生
据记载,从明朝开始,郭洞一直都拥有自己的医生。“这对于从古至今都缺医少药的农村来说,郭洞人真的是幸运的。”何胜云说。
何寿之迁居郭洞后,何氏香火鼎盛。
宋徽宗的丞相何执中起,仅明清两朝,郭洞就考出贡生10名,增广生14名,禀膳生10名,府县秀才114名。“古时候儒医是相同的,一般读书人都读过《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典籍,读书人仕途不通转而从医是件很正常的事,郭洞良好的文化氛围,为郭洞乡村医生的长盛不衰创造了条件。”
何胜云记得自己小的时候,郭洞就有两名在当地很出名的医生,村民看病求医从来没有成为问题过。
孝道,长寿之匙
现在的郭洞景区,保存着一座完好的何氏宗祠。在宗祠的戏台上,立着一块大大的孝字匾额。这是开发郭洞的时候,何胜云特地从外地临摹过来的。
“对于老人来说,子女孝顺与否,才是幸福与否的关键。否则,就算是长寿,也不开心。”何胜云说。
何胜云说这个话的时候,102岁的徐翠芳正在自家门口的板凳上,吃着媳妇熬制的荔枝汤。老人耳聪目明,一年以前还能洗菜,“活得太长了,累了孩子们了。”老人裂开皱纹说,旁边的媳妇不时用餐巾纸擦拭老人嘴角的汤水。
宗祠里现在还保存着许多家法、制度,其中孝是祖训,几百年来,不尽孝道的郭洞人,是要受到家族惩治的。何胜云说,郭洞的老人不仅长寿,还不怕长寿,就是因为这个孝字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