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在美国犹他等州通过诉讼夺回409个相似域名的鼓舞,微软昨日宣布将在欧美提起一系列的诉讼,掀起“夺名”风暴。
据悉,微软将在美国对数家公司提起诉讼,称它们注册的商标侵害了其知识产权。同时还计划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提起几项诉讼。
“玉米”抢注域名待价而沽
域名抢注即注册已有商标的域名,或者与这些商标类似的域名,目的是从中渔利。实际上域名遭遇抢注,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像微软这样予以大面积诉讼反击的还是首次。
一般而言,域名抢注者或将域名以高价出售给商标所有者,或通过用户偶然登录其网站带来的互联网流量牟利。这种行为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和依靠互联网流量盈利的公司,互联网流量落入流氓网站之手让他们深感憎恶。
而抢注域名、囤积域名,用以牟利已经成为一门生意。参与的人或机构被中国互联网界称作“玉米”(“域名迷”的谐音)。像微软这样“树大招风”的公司更成为“玉米”抢注的对象。因为一旦抢注成功,通常可以向这些公司索要高额的“过户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之前警告称,商标所有者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域名抢注者的威胁。该组织透露,去年其处理的互联网域名争议数量上升了25%。
诉讼成“夺名”惟一手段
实际上在中国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见。来自中国域名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除去受保护的几千个和公益相关的词汇外,无论国内国外,为了保证‘先到先得’的原则,一般不会对抢注人设置任何限制。”
由于在域名发放的源头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除了高价赎买之外,诉讼就成了大企业要回相关域名的惟一手段了。
不过从数据统计来看,诉讼结果令大企业相当鼓舞。200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接到了逾1800宗域名抢注仲裁申请,较2005年增加了1/4。自1999年成立以来,该组织共解决了9400宗案例,其中84%的案件最终将域名判给了原告。
微软是这些诉讼的受益者,去年微软就通过起诉夺回了409个域名。不仅如此,而且获得了总值30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金。
微软显然愿意把这些经验和其他人分享。来自微软互联网安全执行团队的高级律师亚伦·科恩布卢姆表示:“对于全球的知名商标而言,域名抢注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希望引导其他商标所有者,鼓励它们采取诉讼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