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发生吃不上广州本地蕉的事
本报记者 叶平生通讯员潘萱“香蕉巴拿马病”属于一种土存性的病害,而且即使被水淹没2年以上,病菌也依然能够存活,而且还可以随受污染的水流到处扩散传播。因此像番禺这种水网密布的地区,一旦发生“香蕉巴拿马病”,其传播感染的速度,要比山坡地等其他类型的香蕉产地快得多。
番禺香蕉发病率逐年下降
“‘香蕉巴拿马病’就是黄叶(枯萎)病!”番禺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冯锡垣昨天告诉记者,该病害自1996年最早在万顷沙镇(原属番禺区,后划归南沙区)的香蕉田中发现后,起初由于认识及处理经验不足,一度对全区的香蕉种植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其中万顷沙也就成了受黄叶病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但是从2001年起,番禺区政府及农业部门加强了对香蕉黄叶病的调查及防治力度,从2003年起,该区调查发现的香蕉植株黄叶病平均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冯锡垣告诉记者,造成番禺香蕉林黄叶病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都是对该病抵抗性较差的巴西蕉。这种香蕉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平均每亩蕉林一年可以产蕉2500多公斤。按照去年香蕉的田头批发均价1.6元~1.8元/公斤计算的话,每亩地的年收入将有六七千元。
水旱轮作可减轻黄叶病发作
据冯锡垣介绍,香蕉黄叶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是带病的种苗。病菌可从香蕉植株受伤的根茎侵入,通过寄主维管束向茎上部发展,并进一步向假茎及叶部蔓延。传播途径包括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两种。其中,当患病的香蕉植株枯死后,黄叶病病菌就随残体遗留在土壤中,并随着土壤的翻耕和水的流动而自然传播;而种蕉的农民将生病的香蕉植株丢弃在水沟、田头,田间管理时所使用的农具、车辆甚至农民的鞋底粘上带菌的土壤,都会帮助这种病害在近距离内传播蔓延。而蕉农选用了本身就已经带有病菌的香蕉小苗则是造成它远距离、大范围扩散传播的主要原因。冯锡垣表示,用试管培育出来的香蕉一级苗是不带任何病菌的,因此从源头上防控黄叶病的任务就从解决二级苗场的规范管理开始。该区逐步加强香蕉苗场的规范管理,在扩大种苗场分布的同时,严禁出售带有病菌的香蕉种苗。
新品种抗病性明显好过巴西蕉
冯锡垣表示,要从根本上解除这种病害对于香蕉生产的危害,还必须有赖于选育新的能够有效抗御黄叶病的香蕉新品种。据番禺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这项工作的业务科科长霍日祥介绍,从2001年~2002年,他们先后从世界各地及比利时香蕉品种资源保存库,引进26个抗耐香蕉黄叶病品种,经组培诱变后在香蕉黄叶病重发区进行抗病力测定试验,参试各品种经过香蕉黄叶病菌接种,鉴定其有抗香蕉黄叶病的能力,从中选择有抗香蕉黄叶病植株数株,各抗病单株分别进行组培繁育,并经香蕉黄叶病菌接种及在香蕉黄叶病区进行试验示范,最后选育出抗香蕉黄叶病能力强的单株,取名“粤优抗1号”。前年,这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由省科学技术厅与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成果鉴定。根据他们近年来在香蕉黄叶病区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粤优抗1号”抗香蕉黄叶病效果显著。在对照种“巴西”香蕉黄叶病株发病率80%以上田块种植,只发现1%~2%的疑似病株。新闻来源:广州日报tryshowAd(3,0,1);catch(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