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潘天寿“天价画作”神秘露面宁海(组图)

就是这幅画,估计上千万

潘天寿之子潘公凯

  仅一幅《耕罢图卷》估价就达上千万 当地动用了公安、消防、保安24小时监控

  金报讯 (通讯员 周武军记者吴丹娜)潘老的画不是说说就贵的,这从相关人员的一些举动中就看得出。宁海馆藏潘天寿作品展昨日开展,宁海馆镇馆之宝、潘老的两幅作品《耕罢图卷》与《秋光烂漫图轴》亮相,有关部门动用了公安、消防、保安三组人员24小时监控,晚上还开了红外线防盗。一幅《耕罢图卷》,专家估价上千万。


  据了解,潘老存世作品没有过千,而且散失较多,浙江仅存200多件,也许正是这一原因,导致近年来潘老作品价格不断上涨,而且伪作多。潘天寿纪念馆馆长、研究员卢炘教授认为,潘老作品的鉴真任重而道远。

  《耕罢图卷》估价1000多万

  本次画展的特点是同时展出了大师早、中、晚期的部分代表作品,以显现潘老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展出作品共计32幅,潘老早期的《绯袍图轴》、《凌霄花图》等作品,画面表现非常有力度、有胆魄,气势恢宏、不同凡响;中期作品则受老师吴昌硕的影响,画面构图精巧、风格清新,如《鸡冠八哥》等作品,就深得吴昌硕神韵;而到了晚期,大师又跳出老师的技法自成一家,作品更加娴熟、有张力。

  被称作宁海馆镇馆之宝的《耕罢图卷》是潘老1949年所作,于1962年捐赠给宁海县政府。图中,一头刚刚耕作完在休息的牛,身体像座山一般横在画面上,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气势宏大,让现场观看的画家连连赞叹,专家估价上千万。

  据悉,这次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6日,因为书画容易受潮,比较难以保存,所以展览完后,潘老的真迹就将转移他处保存,何时再露面成为疑问。

  潘老真迹浙江存有200多幅

  据潘天寿儿子潘公凯介绍,潘老的作品散失较多,特别是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运动后,存世作品尚不过千。潘天寿纪念馆馆长、研究员卢炘教授统计过潘老留存浙江的真迹数量,共200多幅,其中包括杭州潘天寿纪念馆200多幅真迹和宁海馆藏32幅。卢炘教授称,这当中也不排除在民间还有未面世的潘老真迹。

  近年来,潘老书画作品的市场价格直线飙升,如2002年在浙商拍卖行以20万落槌的《红菊熏风图》,2004年再现于浙江一通秋拍,估价200万,却拍出230万的高价,整整涨价11倍。而2004年6月6日北京中贸圣佳所拍的《松鹰图》成交880万元。

  “收藏家四处寻觅潘天寿作品,但真正肯出手转让的潘天寿作品少之又少,随着书画市场的火爆,潘天寿的书画赝品也在近几年多了起来,全国不少拍卖行都有为数不少的伪作。因此,对潘天寿先生书画的鉴真去伪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卢炘这样表示。

  卢教授还阐明了有关对潘天寿画作的鉴定要点:一.对潘天寿的作品要总体把握精神面貌;二.潘天寿的生平和艺术个性的各个分段时期;三.笔线、墨点、色彩的独特体现;四.章法布置及印章难仿。他表示,潘天寿又以“不雕”为座右铭,观其画,画面清清爽爽,一笔是一笔,一点是一点,不拖沓,不啰唆,明豁有力。许多伪作,正是在这些方面不及而被识破。伪作画面上常常出现不该有的点和线条,显得琐碎繁杂。要知道潘先生不但功力深厚,而且对于每一笔都是经过思考的。

  潘公凯忆父亲“他有着典型的宁海人性格”

  金报讯(记者吴丹娜)“他是一个执著的艺术家,对物质要求很低,衣着也很随便,但境界却是相当高的,宁海人坚毅、质朴的性格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昨日,在潘天寿艺术中心的落成典礼上,面对着父老乡亲炽热的眼神,潘公凯终于难以抑制心中的感情,说了出来。

  别人分不出谁是门卫

  潘公凯说,父亲除了艺术,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他为人平和,从不对人吹胡子瞪眼,衣着也很随便。记得他在浙江美院当院长时,和门卫站在一起,别人还认不出谁是门卫。

  原以为潘公凯走上绘画道路不是一件稀奇事,铁定是受到潘老的影响,可潘公凯却说,父亲比较民主,从不强求孩子学什么。

  “其实,我走上绘画这条路,与父亲并无直接关系。”他说,上小学时,其实是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上初中时,他的理科成绩也很好。不过,当时我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绘画兴趣小组,是画得最好的一个。图画老师便希望我报考浙美艺术附中,我开始不愿去,但那个老师却代我报了名,连5毛钱报名费也是他出的。就这样,我糊里糊涂上了浙美艺术附中。应该说,父亲对我的影响是精神上的,而不是具体的画技。我对他的画是“师心不师迹”。一个画家要想做出自己的成绩,就不能复制别人的技法和语言,否则就像大土豆生出的小土豆,毫无个性可言。

  他有宁海人的坚毅,我也有

  “我父亲的童年、少年时光都是在宁海度过,他身上有着典型的宁海人性格。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我多多少少也继承了父亲的这种宁海性格。”除此之外,潘天寿不少反映家乡风物、人情的作品也使他间接地了解了宁海,加深了对宁海的认同。“后来,我为了研究父亲的成长经历,曾来宁海专门作过调查,与宁海当地一些有关人士进行过多次接触,对宁海的了解才更全面了些。看到宁海的经济发展很快,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心里特别高兴。我真诚地希望老家能迅速富起来、好起来,这是我的愿望。” 记者盛高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潘天寿 | 潘公凯 | 吴昌硕 | 鉴真 | 吴丹娜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