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河南省9800万人民,尤其是今年的85万考生,恳请驻京各高校在安排2007年招生计划时,对河南最大限度地给予照顾倾斜。”据《河南商报》报道,为让更多优秀的河南学子去首都上大学,副省长王菊梅率团向首都高校推荐河南考生。
面对生源多、招生名额少的矛盾,主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长为本省争取招生指标,本无可厚非。副省长率团进京或许可以争取到一些招生指标,但招生指标到底该按制度合理分配,还是靠省长去争取呢?
在招生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这个省的指标增加了,就意味着其他省份的指标少了,这对其他地区考生不公平。如果每个省都去争指标,这些高校该如何应对呢?这无疑会加剧不公平竞争,搞乱招生秩序。
由于历史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平衡,生源数量与当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高等教育资源。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全国综合性大学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居高不下。据报道,清华大学投放于北京市的招生名额超过江苏等4个省的总和。
平心而论,现在不少部属院校与地方政府实现共建,地方为大学提供了优越的办学环境与人、财、物的支持,近水楼台先得月,招生政策适当向当地倾斜本可理解,但是倾斜不能没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