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3月13日晚,33岁的温江区失地农民创业明星张静,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张静是温江区永宁镇新庄村的失地农民,之前当过促销员、服务员,还摆过地摊,工作一直没有走上正轨。
张静只是温江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众多典型之一。近年来温江区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和下岗工人的自主创业和就业培训,并给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创业环境,使自主创业者能够茁壮成长。目前,温江就业局还打算成立全区创业者协会,为创业者的交流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除了鼓励自主创业外,温江区就业部门还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失地农民和下岗工人就业,成效显著。目前,温江区已经提前一年实现了全区比较充分就业。
大力开展SYB培训 争做自主创业明星
“我曾是氮肥厂的下岗工人。在我最苦恼、最无助的时候,是政府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参加免费的SYB再就业培训,并提供小额贷款的资金支持,使我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曾获得成都市十佳创业明星的黄国荣感叹道。从2004年起,黄国荣开办了“黄大姐家政”公司,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带动150余名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她还创办了公司内部月刊,鼓励员工主动投稿,拓展企业文化。目前,黄大姐家政已和柳城街办和平社区一起创办了黄大姐家政培训学校,准备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中来。
像黄大姐、张静这样的创业明星,温江还有不少。目前,温江区就业局为每位参加创业培训并创业的人员建立了个人档案,详细纪录其培训、创业、发展等过程,针对每个创业人员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着手成立“创业者协会”,联合工商、税务等单位以及企业经营高手、管理专家组成“创业者专家小组”,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年内还将搞一次大型的“创业论坛”活动,以创业项目推介、创业经验交流、创业专题讲座为主要内容扩大创业培训影响力,掀起新一轮的创业高潮;并继续开展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发掘一批企业前景好、社会效益明显的优秀创业者,激发更多创业者的创业激情。
开通“就业岗位银行” 求职者可随时“取现”
涌泉街办的失地农民红燕说,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多亏了“就业岗位银行”的帮忙。红燕说的“就业岗位银行”是温江区就业局今年推出的惠民新措施。温江区拥有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园这一大型工业园区,企业有9000多家,每年提供岗位近两万个。但是仍然存在企业用人时闹“人荒”,求职者招聘时难遇伯乐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新年伊始,温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成立了“就业岗位银行”,储存求职信息和招聘信息,为其建立供需档案,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求职者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就业岗位银行”立即调档对口,为双方都提供了方便。
据介绍,组建“就业岗位银行”,就是把有空岗的用工企业作为“储户”,不定期收集空余岗位,储存就业信息;不定期举行求职招聘会,提高岗位利用率,帮助失业人员上岗。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岗位银行总行”,各镇街为“岗位银行支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岗位银行分行”的三级存岗平台。“总行”统筹策划,大量储存省、市、区及境外、区外用工岗位,然后通过区、镇街、社区三级联网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分配发布到“支行”、“分行”。各“分支行”设立信息员,利用区域优势,收集辖区岗位,报“总行”备案。所有“储户”通过“岗位银行”招收、吸纳求职人员。“岗位银行”及时为“储户”提供免费培训、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
据了解,从年初成立至今,全区三级存岗平台共吸纳“储户”300余户,储存岗位信息12853条,成功解决了1000余名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有效解决了岗位闲置,得到了广大“储户”和求职者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打造包装“温江花工” 发扬温江特色促再就业
目前温江全区花木种植面积约12万亩,从事花木种植的花农达25000户、55000人左右。温江就业部门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依托温江花木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着力包装“温江花工”品牌。一方面,利用产业优势,打牢基础。与市容园林局合作,培训出更多的具有初、中、高级园林绿化技能人才,使大多数花农持证上岗,打牢花工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发挥部门作用,加强宣传攻势。与花卉园林局、农发局、花卉协会等部门密切配合,从不同的渠道对外放大“温江花工”的声音。通过温江花卉网站和各种媒体对“温江花工”的形成和现状进行系列报道,宣传“温江花工”。并与全国各地有花木产业优势的省市紧密联系,把更多持证上岗的“温江花工”推销出去,让更多地区知道、了解并使用“温江花工”,真正把“温江花工”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温江的“四员制”劳动力信息采集制度也是全市的独创——由镇街管理员、村(社区)协管员、村民小组收集员、院落信息员定向联络,劳动力的就业信息就这样从院子、村民小组、村(社区)一级一级地传到镇上,每位劳动力的信息得以及时刷新。该区今年上半年将在全区实现推广这项制度,并在所有社区建立辖区内劳动力电子信息档案,每月15日左右对失业人员进行一次回访,20日定期对档案数据进行刷新。随时掌握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和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机制,为劳动者提供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的“四个一生”服务。
采写 胡晓敏 朱务良 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