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07年3月至7月,公安部等6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公安部要求逐步建立自行车购销实名制,即在自行车销售环节实行实名制。(2月28日《中国新闻网》)
购买自行车的人不一定会随身携带身份证明,营业员也不一定会因为顾客没带身份证就拒绝销售自行车;对于不按实名制要求销售自行车的行为也无从进行有效监管,因为既不可能派人在商场或自行车行时刻盯着,按照销售发票核对是否实名销售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亲朋好友之间也可能转卖二手自行车,即便是赃车也大多是私下销售,所以单靠实行自行车购销实名制能否放盗,还得打个问号!
就像对于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只能立足于打击一样,对自行车偷盗行为同样是除严厉打击之外别无他途。打击自行车偷盗行为,公安机关首先要改变原先普遍存在的轻视该类案件的意识与做法,对自行车偷盗案件予以高度的重视。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所以轻视自行车偷盗案件很大程度上与这类案件“不够立案标准”有关,所以将自行车偷盗案件纳入公安机关立案范围,作为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重点案件来处理,是有效遏制该类案件发生的必要之举。
此外,还须从预防入手,建立有效的事前防范机制。比如像北京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处的民警那样就在单位与居民区设立宣传点,开展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专项宣传。其中像民警针对当前盗窃自行车案件中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段,现场展示了一些作案工具,讲解给自行车配置两种不同类型的车锁、搭配使用等自行车防盗技巧,对于预防自行车偷盗行为肯定能发挥积极作用。
另外,像北京市要求居民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设置自行车存车处,在繁华地区道路两侧和公共交通转乘站(点)增设公共自行车存车处,并设专人看管等,都会成为防范偷盗自行车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除此而外,公安机关还可以与辖区内居委会一道,帮助在各居民楼楼道口安装防盗门,增加实施自行车偷盗行为的难度。
打击自行车偷盗行为还须严查腐败。有些城市的赃车销售几乎是半公开地进行,不少市民都知道被偷盗的自行车的销赃地点,但是一些执法人员却似乎对此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或许有权腐败存在,所以要能有效遏止自行车偷盗行为,还须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清正廉洁的执法队伍,这其实是包括打击自行车偷盗在内所有执法行为取得实效的根本。
公安机关计划推行自行车购销实名制,固然是出于更有力打击自行车偷盗行为的初衷,但是打击包括自行车偷盗在内的违法犯罪行为还须从强化打击力度入手,而来不得半点花架子,所以在遏制自行车偷盗行为上,百姓希望能够多看到公安机关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强化执法行为,而少出台一些像购销实名制这样隔靴搔痒的“新”举措。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近期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作者:魏文彪)
网评1+1 管好“二手”才能遏制“第三只手” (新华网)
1月12日,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作出部署,今后,全市凡是拥有50个以上摊位的二手产品交易市场,一律要配备身份证识别仪,买卖二手手机和电脑将实行实名制。对有收销赃嫌疑,且拒不交代收购来源和身份、住址等,一律予以刑事拘留追究刑事责任或予以劳动教养。(1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截断销赃渠道,是对盗窃行为釜底抽薪。加强旧货市场管理,规范二手交易行为,无疑是打击各类盗窃扒窃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对公民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重要表现。
其实,旧货市场和大量存在的二手交易市场是违法犯罪分子的主要销赃渠道,已是“公开的秘密”。两个“行业”大有交相辉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之势。警方将手机、电脑、自行车、贵重金属、电缆、机动车6类物品及其所涉及的旧货业、典当业、废旧金属收购业、二手机动车交易行业等4类行业定为重点目标,确定废品收购人员、二手手机交易人员、出租房房主为3类重点人员,并非先入为主的判断和有罪推定的臆断,这是他们在长期的执法过程中总结经验后得出的基本结论,也表明了加强二手交易市场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有人对二手手机电脑买卖的实名制提出质疑,认为缺乏可行性。确实,每天大量存在、频繁进行的二手手机电脑交易,如果每起交易不管数额大小都要求登记身份证件,统一报送市场治安办公室,并加贴“登记标识”,为经营者增加了大量的手续,会严重影响交易的效率,能否长期坚持,也值得怀疑。然而,必须承认,加强旧货市场管理,规范二手交易行为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任由不规范的旧货市场成为侵财违法犯罪的销赃渠道,必然极大地刺激和纵容侵财违法犯罪行为的进一步猖獗,甚至造成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与旧货经营者相互勾结,形成“产销一条龙”链条,导致恶性循环。
如何监管旧货市场和规范二手交易,值得认真探讨。加大经营者责任和提高技术监控水平,努力防止收购者明知是违法所得或可能是违法所得而予以收购的行为,应当是首选的一条途径。对此类故意收赃销赃行为,一经查实,给予严厉打击,以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我们期待北京市强化旧货市场监管的措施收到良好效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作者:李克杰)
网评1+1
栏目宗旨
“网评1+1”为千龙网原创稿件栏目,旨在针对近期的新闻热点、焦点,尤其是北京地区的新闻热点、焦点,迅速、及时发出本网的声音。
投稿须知
围绕近期发生的事件和新闻热点尤其是北京地区的新闻热点进行评论,观点鲜明,行文力求尖锐、深刻。来稿请注明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4686971电子信箱:review@mail.21dnn.com近期评论选题提示北京地区发生的新闻热点。
评论精选
千龙网:渴望能当一个“傻傻的”消费者
千龙网:300元一条命的法规还要暂行多久
千龙网:有多少鉴宝专家属于“赝品”?
千龙网:谁的眼泪能唤醒沦落的医德?
千龙网:舆论应该让不排队者感到不自在
千龙网:妇女节当“情人节”颇有新意
千龙网:抵制于丹莫演变成“学术群殴”
千龙网:纪念雷锋不应只在节日“摆宴”
千龙网:“熊猫烧香”的顿悟与无知者无畏
千龙网:用压岁钱“行贿”该引起警惕
千龙网:有多少收入可拿来“付费看英超”
千龙网:
清静读书地 岂可惹“尘埃”
千龙网:
“保姆荒”折射出四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