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国家发改委对冠心苏合丸等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的销售价格进行调整。据了解,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大规模下调中成药价格。国家目前已经二十余次调整药价,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百姓对频繁下调的药价并没有太大感觉,业内人士透露,药价下调百姓受益不大是受包括降价药退市、常用药降价少等多方面原因影响。
政策
278种中成药调整价格
2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制定九味羌活颗粒等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要求从3月15日起下调包括感冒清、冠心苏合丸等常用中成药的价格。
3月15日,记者进行调查,发现冰城各大药店均已经按照国家要求调整了药价。在位于中央大街的宝丰药品总汇,店堂里顾客很多,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就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药品降价的消息,因为家里有老人常年用冠心苏合丸,所以他在降价的第一天就来了,想多买几盒。当记者问赵先生这次买药比以前省了多少钱时,他笑笑说:“其实也没省几元钱,这药本来就不贵。”赵先生认为,近几年药品不断降价,但降价的普遍是一些非常用药,百姓常用的药品价格并不见下降。
对策之一
“降价不久就消失”
国家多次下调药品价格,可百姓为什么感觉受益不大呢?
哈市药监局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帮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一位病人到医院看病,医院给病人开了参松养心胶囊,要求按日服用。药品降价前,病人买药时对比发现,医院里该药售价为41元,而药店里有很多品种,有的售价23元,有的售价31元,还有的售价23.9元,每种药都因产地不同价格各异。国家调整后,要求参松养心胶囊最高零售价为21.3元,医院每盒药要减少19.7元的收入,药店每盒药也要减少几元不等的收入。这样一来,一名长期服用参松养心胶囊的患者每年最多可节省上千元的开支。
而现实情况是,药品一旦降价,医院就会将降价药品“踢”出去。
宝丰药品总汇的王经理认为,降价对于百姓来说意义并不大。王经理说,以前药品降价后,总有一些品种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记者也了解到,对于一些降价幅度大的药品,生产厂家会采取召回、停售等方式来控制利润的减少。
对策之二
“做药就像做手机,你降价我推新品”记者调查中了解到,药品被改头换面后高价上市,也是百姓难得降价药实惠的一大原因。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我国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非常严重,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为了生存,药厂就将药品出厂价大幅提高,作为推广产品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因此,“药品市场的竞争,不再单纯是质量与品种的竞争,而更多是折扣高低、回扣多少的竞争。”药厂提供给药品批发公司的药品不是按实际出厂价提供给医院的,也只是批发价的几折。从表面看,药品批发公司、医院和大夫都没有从患者那儿拿钱,但是药厂给他们的好处,实际上都是由患者埋单。
价格主管部门降价意愿主要是想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费用,从而达到对药品降价的目的。可生产企业在某些药品降价后,减少或停止这些药品的生产。哈市一家制药厂负责人说:“做药就像做手机,手机价格一直在降,但总有高价新产品推出。你降低我这个药的价格,我就再推一个新药,一样可以获利。”
对策之三
“这种药降价了,我开别的药”
许多降价药仅在医院有售,也大大减少了患者受益的数量。
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他知道的常用药大约有7000多种,4000多种在药店有售。很多降价药仅在医院销售,药店根本买不到。这些药品降价后,医生再给患者开药时就有一个权衡的问题。“就像前几次一样,这种药降价了,我开药的时候,就不开这种药给你,我要保证医院的利益,因为医院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我会给你开其他没有降价的品种。”
此外,我国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3种形式。政府数次降的是“最高零售价”,是“政府指导价”。而许多药店在实际操作中,出于种种原因,其零售价格有很多早已低于这个指导价。所以,百姓在药品降价后感觉受益不大。
宝丰药品总汇的物价员綦祯举例说:此次降价的药品中,有一部分价格有所下调,如世一堂安宫牛黄丸由原来的14元下调到8.8元,哈中药三厂生产的朱砂安神丸由原来的6.3元下调到5.7元,但也有一些药品,药店现售价已经比国家规定得价格低很多,所以就不做调整了。如银杏叶片,国家调整后规定最高零售价是43元,而宝丰原来的售价就是34.8元。
出路
降价应从新药抓起
让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就要从“源头”抓起。专家认为,应该从新药开始,对药品进行合理定价。同时,对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药品重新进行价格审核。
要实行明码标价,在包装盒上标明药品出厂价和零售价。加强药品行政管理和药品的标准化建设。同一类药品的规格和剂型必须限制数量,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品不能设立多种商品名。
无论如何,国家发改委要求药品大规模的降价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无论是政府出台“降价令”,还是终端自发降价,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我们期盼着,每次降价都能实实在在,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