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十周年
关键词:“认同”“转型”
香港回归10年,内地对香港的承诺悉数兑现。而西方对香港回归后的悲观预言则基本破产。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所作的国际承诺。印证这一承诺的,不仅有香港这10年经济社会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政治体制循序渐进发展,还有香港持续被评为“国际上经济自由度最高”“最廉洁”的地区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是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回归近10年来,“香港人的身份与国家认同”是社会学界关注的话题。香港中文大学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都自觉爱国及爱港。以10分为满分计,受访者自觉爱国的平均分近6.5分,爱港的平均分近7.6分。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说:“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与国家在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分不开。国家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港人倍感自豪。雅典奥运会内地获金牌运动员访港,神五、神六上天,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先后访问香港,都受到香港市民的热烈欢迎,万人空巷,争睹他们的风采。”
有关专家认为,未来5年至10年,香港要面对的转型和结构性问题将越来越多。香港要筹划经济结构如何调整,如何加强与内地协作,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则表示,与内地的经济融合是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香港的经济转型应配合内地经济发展,以达致互利共赢。
为促进香港经济转型,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常委杨孙西建议,中央应设立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融合的领导小组以及促进内地与香港产业对接的组织架构,并设立专门机构以加强两地金融合作。
“七七事变”七十周年
关键词:“感悟”“发展”
作为有着悠久纪念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每一次隆重纪念,都是对历史的重新感悟,寻求的是对现实更合理的诠释,对未来更加贴切的启迪。
今年正值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一天是中国历史时钟上的永远闹点。同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惨案。
70年后,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历史新篇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向我们昭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兴盛,由贫穷到富强的奋进动力。
半个多世纪前的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凋蔽,国力衰微,民心涣散,泱泱大国如一盘散沙,在一个腐朽政府的无能统治下奄奄一息,成为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压的“病夫”。“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屈辱得出的血的教训。
正是为了民族的崛起,正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优秀中华儿女,经过浴血奋战,让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历史深刻铭记,在抗战胜利曙光到来之际,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靠我们来建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形势逼人的世纪征程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实现科学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
关键词:“安全保证”“新要求”
军队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中肩负着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全军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自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月12日下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如是强调。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一支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应运而生,随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而不断发展壮大的英雄之师、威武之师,已经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保证。
中国的国家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如何运用?这是西方世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话题。而少数国家关于中国军费增长过快、中国军队建设信息不透明、甚至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有关臆测和捕风捉影式的夸大报道,借着发达媒体工具不时传播,对世界视听的误导显然在所难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这一宣示,是对中国军队建设和实力运用的再度重申。而军队建设如何适应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新使命,就是在80年建军之际军队建设的新要求。
对此,胡锦涛在解放军代表团的讲话中作了阐述。他指出,全军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强军队建设、履行职能使命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拥护者、热情宣传者、积极实践者。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部队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积极参加和谐社会创建活动。
两岸恢复交往二十周年
关键词“期待”“警惕”
当海峡两岸人民共同迎来两岸恢复交往二十周年之际,两岸人民期待两岸交流能有突破性的好消息。但也共同发现,今年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关键年。
1987年10月,海峡两岸恢复人员往来。今年恰逢两岸恢复交流交往20周年。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贺之军2月8日在出席“沪台民间交流论坛”时列举出一连串“惊艳”的数据,让与会的两岸人士感慨万千。
贺之军用“亮点多、亲情浓、热度高、持续广泛、异彩纷呈”等词汇评价了两岸民间交流的历史和现况。
他披露,人员往来持续攀升是两岸民间交流最显著的特点。据介绍,去年来大陆的台胞达44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而自1987年以来,共计有4240万人次的台胞进入大陆。更为细致的统计显示,20年来,实际来大陆的台胞人数有近600万人。
据介绍,在台胞大量“登陆”的同时,去年大陆赴台湾的人员总数也创下了21万人次的历史新高。
贺之军表示,多年来,两岸不仅在经济合作领域成绩斐然,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也是热点频现。他说,比如在体育界,两岸的奥运选手和体育明星互动频繁,大陆为提高台湾选手的竞技水平,还不断派出资深教练赴台辅导。
“两岸间的相互融合正在深入发展”。展望新一年,贺之军披露,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陆方面希望两岸能在直航、大陆居民赴台观光以及互派媒体驻点、货币清算、金融监管等领域“更进一步”。他说,大家都在期待,能有突破性的好消息。
然而,近期,台湾当局领导人频频抛出“急独”言论,公然否认“九二共识”,重提“公投制宪”,毫无诚信地以“四要一没有”代替“四不一没有”,在岛内鼓噪“统独”,挑动族群对立,企图以此转移民众视线,解脱自身的政治困境。
2007年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关键年,对“台独”分裂活动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十七大
关键词:“继承”“创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目前,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正在陆续展开。十七大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是凝聚全党共识,推出新的战略思想,进行重大战略布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的重要时刻。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指导着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包括: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
专家表示,十六大以来的其他重要理论成果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外交、国防和党建各个方面。
基于此,各方对十七大更深的期待则在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经十七大淬火后有可能更加系统、完备和成熟。用成熟的理论武装一个更加成熟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实践,继承和创新有可能步入更加理性自觉的阶段。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将能步入新的境界。
[上一页][1][2][3][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