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
关键词:“合作”“互信”
中国愿意根据中日两国之间三个共同政治文件的精神,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加强同日本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包括经济、贸易、科技、环境保护和国际地区事务。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3月6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作了上述表示。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时隔7年将再次访日,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发展面临重要机遇。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互信”,成为中国关系发展和世人评价的两个重要看点。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了中国。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发表《中日联合宣言》。
温家宝总理2007年2月28日会见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丹羽雄哉时,对中日关系自去年十月安倍首相访华以来呈现出的改善势头给予了积极评价。
他说,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是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我将于四月应邀访日。这次访问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继续推进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政府应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大局出发,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构筑两国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
长期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受到历史问题的干扰。日本国内一直存在一股公开否认和美化侵略的极右势力,他们的言行,一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近来,日本有的政治人士和媒体片面夸大中国军事力量和军费开支增长速度,不时炒作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
在历史问题上能否减少甚至排除干扰,增加政治互信,推动构建新时期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一中日关系看点,在今年显得更加令人关注。
奥运筹备决战之年
关键词:“挑剔”“自信”
今年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备的决战之年,年底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全面完工。同时,《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使得境外媒体更加方便地“挑剔”决战之年。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表示,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工作在“决战之年”里有六大工作重点。
重点之一是在场馆建设。所有37个竞赛场馆(其中31个在北京),除了一些收尾工程外,主要用于比赛的工程项目都要达到满足比赛需求的目标。
第二项工作重点是测试赛场,通过一系列国际赛事测试比赛场馆的各项设施、技术设备,以及软件系统的运行情况,2008年奥运会赛时的运行机制也将接受测试。
第三项是北京奥运会赛时运转体制也将在今年逐步形成。
第四项是开、闭幕式的筹备。
第五项是火炬接力这样的大型文化活动筹备工作也进入到关键阶段,火炬的一些基本景观如火炬的形象、火炬手的服装,以及火炬接力路线都将在这一年公布。12月,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内传递工作培训和测试启动。
第六项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奥运会志愿者招募。这项工作去年已在北京展开,今年在全国、海外,以及港澳台同胞中开展,形成包括指挥系统在内的奥运会志愿者团队。
旨在“便于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依法采访报道,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采访规定》称,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对于中国的报道,境外媒体从来都是自出机杼,各取所需。这一规定甫一发布,境外媒体却几乎众口一词评价,这表明中国面对境外媒体开始充满自信。面对境外媒体的“挑剔”,有时甚至可能是夸大其辞、无中生有“挑剔”,北京的自信、中国的自信能保持吗?能保持多久?世人关注着。而数以千计因了这一《采访规定》而涌入北京的境外媒体记者亲身感知着,报道着。
[上一页][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