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时许,滁州市环城西路梨园巷55号附近突然发生地面塌陷事故,瞬息之间,一长约15米,宽约18米,深约12米的大坑出现在居民区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滁州市立即封锁事故地点约150米范围内的所有路口,并动员居住在此的16户居民立即撤离。
居民区地面突然“豁开大嘴”
据紧挨事发地点一户姓张的居民介绍,早晨8点多,她打开门吓了一跳,发现自家房子西墙头平日栽种的菜园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十几米深的大坑。再一看自家的山墙,出现数道3~4厘米宽的裂缝,房屋随时可能坍塌。张女士见此情景,立即喊醒了70多岁的老母亲,同时向滁州110报警。
张女士告诉笔者,发生塌陷的地方紧挨一条人行巷口,出巷口是居民种植的蔬菜地。3月14日下午4时许,她看到菜地有点不对劲,好像地面下沉了,因为当时要上班就没太注意。“幸亏塌陷时没有人在上面行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张女士说话时仍心有余悸。
笔者发现,塌陷现场距滁州学院后院仅一墙之隔,最近距离不过5米。距离现场最近的三户人家房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坍塌地曾是铜矿采矿区
在事发现场笔者看到,塌陷深度至少有十几米,在塌陷的最底部有一个直径约3米的黑洞。几个正在开展调查的工作人员说,这个洞可能是琅琊山铜矿采矿时留下的。也有的说,这里本来就是一个洞口,附近居民在这里建房后,将建筑垃圾均倾倒在这里,日久天长将这个洞给填上了。
据了解,这个梨园巷地处滁州市琅琊山林场一隅,属琅琊区琅琊办事处管理。该地段地下曾藏有铜矿,也是琅琊山铜矿曾经开矿的作业区。
笔者随后和滁州市地矿局取得联系,据他们介绍,该地段地下确实藏有铜矿,但和现在的琅琊山铜矿已有明显差异,严格意义上讲应属古代铜矿,大致为明代时期。这里留下的矿口,应该是那个年代开采后留下的。
在采访现场,一位老大妈指着距离事发现场不远的地方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就发生过地面塌陷事故。
塌陷可能和连续阴雨有关
“塌陷原因初步判断可能和近日连续阴雨天有关。”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笔者。据他介绍,前段时间滁州天气较为干燥,突然遭到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后,本来干燥的土层受到雨水浸泡后,极易松软发生坍塌。加之这里本来就是一个采矿口,在倾倒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后由于没有夯实,留有空隙,发生塌陷就在所难免了。至于塌陷的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昨天下午5时许,笔者从滁州市地矿局了解到,由蚌埠市地环总站、芜湖市地探大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已赶到滁州,目前正利用先进的专业仪器对地面塌陷的成因和面积等问题进行科学检测。检测结果不日就会出来。
市领导坐镇指挥居民撤离
当天上午9时许,笔者在现场看到,通往事发地点的几个路口已被警方拉上了警戒线,滁州市琅琊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正挨门挨户登记劝说16户居民赶紧撤离现场。与此同时,滁州市巡防支队正抽警力协助梨园巷居民搬运东西撤离现场。在事故现场,滁州市委书记汪国才、滁州市副市长王图强、滁州市公安局局长秦钢昌等领导正坐镇指挥居民尽快撤离,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常青)
来源:
江淮晨报
|